第365页

“谢洛夫同志,过两天希望你能够参加一个授衔仪式,你毕竟也是国防委员之一。”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在会议结束之后,叫住了谢洛夫低声说道。

谢洛夫脸色一变,脸色一瞬间相当精彩,这种事情竟然让他碰上了。真是有意思,“我知道了,这种场面可是相当不多见,我很愿意见证历史。”

第二天,卢比杨卡迎来了一个客人,阿尔巴尼亚二号人物谢胡,双方在讨论了很久之后,谢洛夫以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名义,援助了阿尔巴尼亚内务部两百万美元,以此来换取一千名阿尔巴尼亚警察干部的支援,这些警察干部将前往伊拉克去执行任务,克格勃保证给每个人开出在阿尔巴尼亚的双倍工资,一旦牺牲在伊拉克保证给予优良的抚恤金。

“这些阿尔巴尼亚人还是一如既往的贪婪,一直都没有变。”齐涅夫照看着克格勃的情报基金,显然对阿尔巴尼亚这种一切要支援的态度甚为不满。

“似乎是花销大了一点,但我们终归还是需要他们。”谢洛夫在窗边眺望着正在离开的谢胡,对身边的齐涅夫道,“伊拉克是一个和平教地区,宗教势力太强,一旦伊拉克共产党的地位稳固,我们还是要对宗教下手的,这点上阿尔巴尼亚人才是真正的内行,要知道霍查同志祖祖辈辈都是阿訇,没人比他更了解如何对付根深蒂固的宗教。”

就像是斯大林时期把东正教收拾的很凄惨一样,斯大林本身就是神学院毕业的,对东正教非常了解,霍查则更狠,他对和平教的了解远超斯大林,才造成了阿尔巴尼亚宗教灭绝的场面,如何挖掘宗教的阴暗面,这些阿尔巴尼亚干部比任何人都懂。

基本的原理其实谢洛夫也明白一些,瓦解宗教并不是通过什么教育,也不是什么解放运动,同样不是靠号召力,这些办法当然有效,但还不足以致命。阿尔巴尼亚的手段,就是直接对著名宗教人士下手,在赤诚的神职人员,整个群体中也不可能一个败类都没有。霍查作为阿訇的后代比任何人都明白,所以他对付神职人员的做法就是,把神职人员群体中的败类一个一个找出来,把他们本身违反教义的地方记录在案。

一旦表面上道貌岸然的神职人员,也被发现警察违反教义,把他们在私底下的缺德事都抖落出来,比谢洛夫说的几个办法都好用,神职人员违反教义,本身就说明他们自己都不信宗教,既然他们自己都不信,那凭什么希望普通人遵守教义呢?任何宗教都说自己是和平、平等的,和平教至少还说自己教内平等。神职人员不尊重宗教,你让普通的教众怎么看?宗教领袖都不尊重宗教,那普通人为何要信教。

这件事不能急,阿尔巴尼亚干部刚去伊拉克也不能马上就动手,而是要等待伊拉克共产党执政稳固,把各地的党组织都建立完毕之后才能动手,现在阿尔巴尼亚干部去伊拉克,只是先做国际主义战士,先把伊拉克的环境了解一下,调查完毕等待伊拉克共产党稳固了之后,才会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在伊拉克全国掀起运动。

把这件事安排完毕之后,正好也是勃列日涅夫归国的日子,在布拉格的会谈中,勃列日涅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在同一时间谢洛夫和安德罗波夫正在调集力量在伊拉克打仗。但这并不矛盾,勃列日涅夫的缓和政策是面对西欧的,他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可以欺骗美国,其他方向的事情和缓和没关系。

联邦德国对苏联的态度从早期的敌视,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友好。这很正常,因为苏联的实力已经出现了变化,不再是战后那几年和美国不成正比的实力了。那个时候联邦德国自然抱着美国人的大腿,希望一口气干掉苏联,把民主德国重新统一回来。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两个阵营的实力越来越接近,统一德国已经成了理论上的可能。

还有就是去年的五月风暴,法国的左翼力量在大选中大获全胜,法国的瞬间变化,让联邦德国头一次觉得自己不安全,只不过现在戴高乐仍然能控制住局面。但从那之后,法国在面对苏联的问题上,明显和以前不一样了,言辞都缓和了很多。

联邦德国面前是一望无尽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而背后则是开始明显亲近社会主义的法国,这种情况让联邦德国头一次觉得,似乎美国人有些靠不住,自己应该尝试独自和苏联发展友好关系,作为西欧第一经济强国,联邦德国决定利用这种力量,和苏联谈谈。

这种自身安全的需求已经不是巴黎统筹委员会能管的了,连法国自己左翼力量都占据优势,更不要提搭了十年苏联顺风车的意大利,早就把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规定当成废纸。

在勃列日涅夫刚刚下车的时候,苏联国防部已经派人等在火车站,把刚刚下车的第一书记接到国防部,国防部所有元帅和国防委员云集,格列奇科元帅亲自主持了一个授衔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