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赫鲁晓夫比勃列日涅夫高瞻远瞩,或者是强了多少。而是就法国五月风暴这件事来讲,赫鲁晓夫的态度确实更适合,赫鲁晓夫是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他们才会更容易的对谢洛夫支持,看菜下碟,如果是准备找非洲或者是中东的麻烦,谢洛夫也不会找赫鲁晓夫,而是换一个人去找勃列日涅夫,因为勃列日涅夫最讲实际利益,如果是涉及到思想,他就会找苏斯洛夫,中央主席团又不是一个人一个思想,找对人帮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如果在我们在罗马尼亚杀了戴高乐,这就太明显了,哪怕别人检验不出来,也会对我们苏联产生怀疑,所以这个人不能杀,但如果我们让他在适当的时候病倒,这并不困难,很多病毒都可以做到。”回到卢比杨卡的谢洛夫对萨哈托夫斯基问道,“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人?”
“这种人要多少就有多少!”萨哈托夫斯基回国接替第一总局局长之前,他就是克格勃驻罗马尼亚总顾问,整个罗马尼亚内务部有多少人,做什么工作,每个部门的工作范围,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就像谢洛夫面对苏丹的卢蒙巴学生一样,罗马尼亚在萨哈托夫斯基面前,没有哪怕一点的秘密。
“很好,我们拖个三到五天,戴高乐不在国内,法国总理本身没有这么大的威望。对了,让西方集群司令对法国驻西德部队司令雅克·马叙提出邀请访问,在关键的时间,把这个人从联邦德国引开自己的岗位!不,直接邀请美英法的三国司令商量西柏林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大,他们一定会来的……”谢洛夫想了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戴高乐一旦发现事情不受控制,肯定会调部队解决问题。但他不会调国内的军队,因为到时候遍及国内的抗议浪潮,任何在国内的驻军一旦行动都会被瞬间发现,到时候出现什么事情很难说,说不定内战立刻开始,也说不定军队会被抗议浪潮影响倒戈。
这位马叙将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直接纵容酷刑的马叙,也是那个十年前在阿尔及尔发动政变、推动第四共和终结、促成戴高乐政治错误的那个马叙。
所以戴高乐的选择肯定是法国的驻外部队,那边的法军才完全没有受到影响。这种事是有历史经验的,当初西班牙内战的时候,最终就是佛朗哥带领驻摩洛哥的西班牙军队回国,驻外国的军队往往不会受到本国政治的影响。
谢洛夫要苏联国防部配合自己,明目张胆用西柏林地位的名义,把驻在联邦德国的三国司令引到柏林,这样驻军就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能想到的路谢洛夫都要堵上,如果这样还是不能成功,那他只能望洋兴叹了。
还有就是美国的干涉问题,戴高乐已经退出了北约,整个法国没有一个美军士兵。美国的干涉需要时间,而且必须戴高乐同意才行。如果戴高乐这么做的话,他这个要恢复法国荣光的领袖形象就会完全破产,美军一旦进入法国,现任的政府就是毫无疑问的美国傀儡。对苏联仍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美国直接挥军干涉的可能性其实不大,现在的美国国内的舆论几乎已经达到沸点,人民对反战的需求十分旺盛,如果美军进驻法国镇压罢工,一旦法国人反抗,这就是一个比越南更大的泥潭,法国的实力可是要比越南强大太多了。要是美军进入法国进行干涉,估计第一个炸毛的是美国人自己,苏联又可以卖肾援法了。
完全和法国撕破脸的话,谢洛夫还可以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反正现在的阿尔及利亚流亡政府还在开罗呢,大不了重新武装把他们放出来继续战争。
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虽然失败,但苏联成功的在阿尔及利亚塑造了主持正义的形象。只不过法军太多,阿尔及利亚人只能选择低头,但如果苏联进行操作的话,相信马上阿尔及利亚就会重新遍地狼烟。
推演了这么多,谢洛夫忽然发现还是不够,似乎时间上有些来不及,于是问道,“老师,你说让人民敌视政府的最快办法是什么?”
“让人民流血,这就是最快的办法!”萨哈托夫斯基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如果在法国宪兵和警察镇压的游行人群的时候,出现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你认为对我们的行动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谢洛夫了然的点点头,问出了第二个问题。
“如果以推翻戴高乐政府,同时打垮法国的资产阶级右翼,这当然是有利的。”萨哈托夫斯基的回答仍然是毫不犹豫。
谢洛夫点燃一根烟走到窗户边上,看着窗户外边卢比杨卡广场旁边的道路,一辆辆各种颜色小汽车正在行驶,捷尔任斯基的巨大铜像好像在注视着一切。几分钟后按灭了烟头,仰头看了一眼天花板,低声道,“那就做吧,必要的时候把我们的黑匣子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