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页

“你的意思是谢洛夫下令干掉她的?没有理由!”勃列日涅夫非常擅长通过蛛丝马迹来佐证自己的判断,但他真的想不到这件事和克格勃挂钩的理由。其实斯维特兰娜的死亡也有蛛丝马迹,谢洛夫曾经在和柯西金商量的时候透漏过这件事。只不过柯西金没有放在心上,而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的关系,远没有到可以坐在一起闲聊的地步。

因为连一点缘由都找不到,勃列日涅夫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这件事和克格勃没有关系,斯维特兰娜就是一个正常死亡,说是一时激动或者伤心欲绝,突然死亡完全说得过去。

谢洛夫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每年行动执行部都杀掉很多人,这个人不过是其中一个,同样每年他也接到上百名苏联潜伏的特工和线人失踪消息,如果死一个人就想半天,这一年就不要干别的事情了。

目前摆在眼前的事情,就是对克格勃的部门进行一下微调,首先克格勃的武装力量,不论是内卫军还是边防军,都是一种类似于宪兵和武装警察的力量。苏联的克格勃当然比任何其他国家的警察部门权限更高,覆盖面更广泛,但实际上还是一个警察部门,虽说不完全是。

克格勃的武装力量也不是不能打仗,很多下属的作战部队追诉历史,都能在卫国战争中见到他们先辈的身影,只不过这些部队的规模和红军不能相比。边防军的坦克虽然落后了一点,但收拾其他国家的军队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次主要改组了内卫军,谢洛夫通过克格勃主席团命令,命令苏联各地内卫军区,全部改组为内卫军总局,所有内卫军司令保留军衔,一律称为局长。局长这个称为更加有安全干部的色彩,改组成为内卫军总局则更重要的是强化克格勃的部分内务武装警察职责。同时也是避免和国防部的各大军区产生混淆,称谓一致会让普通人分不清警察部队和军方的区别。

淡化内卫军的军人色彩,强化警察色彩,表明克格勃和国防部是完全不同的强力部门,这也是一种切割,同时撤销莫斯科内卫军区的机构,下属武装力量包括捷尔任斯基师全部划归克格勃直属。

“塔曼师应该不是问题,首都附近如果按照速度来讲,威胁最大的是图拉师。”谢洛夫十指交叉思考着这次改组之后的效果。他不是不把塔曼师的战斗力当做一回事,而是就算控制不了塔曼师,捷尔任斯基师也可以顶住。谢洛夫相信这只以契卡创始人命名的部队,可也不能把捷尔任斯基师的人当超人用。

图拉师的威胁之所以最大,倒不是它的战斗力多么令人畏惧。在苏联的空降军里面图拉师也不是战斗力和历史最强的部队,而是作为空降兵部队的它距离莫斯科很近,又是空降兵距离首都又近,这就很麻烦了。

塔曼师之所以被谢洛夫忽略,是因为他的便宜大哥曾经就在那里服役,怎么也有一部分信得过的战友,这些人被谢洛夫知道,通过做档案排挤掉竞争者,可以有更快的提升速度。这些人谢洛夫在不同的场合都见过面。见面是必须的,他又不是尤里,隔着十公里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新建成的内务部大楼距离卢比杨卡不远,这是克格勃建设的一部分,谢洛夫也实在不放心让谢洛科夫脱离自己的视线之内,既然这个人本身就是勃列日涅夫塞进来的,那大家就互相相面,勃列日涅夫迟早会知道互相盯着到底是谁吃亏。

这么做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这个克格勃主席比较懒,远没有谢列平和谢米恰斯内愿意在遍布莫斯科的各大总局总部视察。他属于很愿意去比较远的地方,但不愿意耗费精力在周围转悠的人。

“遏制犯罪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虽然近几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这还远远不够,究其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执法范围存在盲点。力度还远远不够,这还是建立在每年的严厉打击犯罪运动的基础上,在这之前,犯罪率更不能看。”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的位置上,此时坐上了谢洛夫这个国家安全总政委。

这么多年来谢洛夫倒不是一直在睡毛妹、出国做搅屎棍。至少在社会治安的这方面,他完全可以说自己就是苏维埃的良心,苏联的保卫者,人民之友、秩序的化身。刚刚上任做克格勃主席,他就不惜发动自己上辈子丰富的痛苦经验,回忆起来自己做小流氓的时候怎么被警察叔叔教育的。

把这个经验写下来,写出了一般没什么经验的犯罪分子心理活动,以及如何迫使他们招供。同时耗费巨资不断更新各地内务总局的侦查设备,最后开始建立监控体系。苏联的犯罪率这几年一直都在下降。要不说一个流氓做执法者,那简直是太可怕了。因为这个流氓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另一个流氓会怎么应对,做执法者的时候会把这方面的道路都堵死……

但还是不够,远远不够。后世中国到了二十一世纪,如果把小偷、抢劫这些林林总总的刑事犯罪都算上,不算治安处罚,中国的刑事犯罪率大概是美国的二十分之一。而中国的刑法比较严重,美国的处罚比较轻,这种情况下美国监狱关押的犯人,一直都比十几亿人口的中国要高上这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