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钱财的来源是什么?
是贸易。
高文和安娜现在给热腊鸭、比萨、阿马尔菲等诸意大利商业城邦颁发贸易特许状,允许他们在各个港口城市租赁乃至自建商埠区,但是要缴纳相当的费用,其中主要是四种,即“船舶港口通行税”、“进出口商品(货物)税”、“商品附加税”(轻奢货物和大宗货物税率各不相等,比较灵活)及“港口捐费”(这点已率先在塞浦路斯和萨摩斯诸港口实施,即常驻的商埠区需要每年都给城市捐纳一笔费用,用于维修港口、灯塔、船坞,支付护航船只的费用)。相对应的,诸意大利城邦也拥有整个塔尔苏斯国特产的专卖权,如阿菲永的金丝大理石,士麦那的明矾,塞琉西亚和塔尔苏斯的番红花,卡帕多西亚的湖盐,马拉什的石灰,非拉多菲亚姆的木材,普鲁萨、菲罗梅隆的羊油、猪肉、牛油,卡勒阿迪欧的丝绸,还有梅利泰内、塞巴斯蒂安的羊毛织物等等,由这些城邦的船只送往欧陆西部去贩售。
但这种特许状,和当初阿莱克修斯给威尼斯的贸易特许状是根本不同的。
第31章 调停仲裁者(中)
当初,阿莱克修斯在和诺曼人领袖圭斯卡特(博希蒙德的父亲)作战时,为了赢取威尼斯的海上支持曾与其签署过一项合约,合约内容大致是承认威尼斯在达尔马提亚地区的权力,封其总督为大贵族,授予其邦内十位实权者贵族头衔(并每年偿付薪资,因为拜占庭贵族官员是有薪水的),并许诺给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捐纳一笔庞大的金钱,同时向威尼斯开放都拉佐等海港城市。
公允地说,这一次合约的缔结对东罗马帝国造成的损失不大,毕竟就只是送出去头衔和金钱而已,外加实际承认威尼斯在亚得里亚海的权益范围,而后者本即是对既成事实的追认。
也正是在这项合约的推动下,威尼斯的舰队在抵御圭斯卡特第一次入侵和保卫都拉佐城的战斗里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后来圭斯卡特得了病死去,退回意大利的诸诺曼贵族开始在内部争斗起来,皇帝阿莱克修斯暂时得以喘息,可是他在帝国西部疆域的暂时胜利是以几乎完全丧失北部和东部的代价的——北部草原的诸蛮族(佩彻涅格、库曼和罗斯等)勾结保加利亚和色雷斯地区的保罗派异端,开始入侵君士坦丁堡;而东方的罗姆苏丹国已推进到了马里马拉海边缘,除去少数几座城市外,整个安纳托利亚已然沦丧于彼。
故而圭斯卡特死后七年,当皇帝起兵抵御佩彻涅格人的大举侵犯时,威尼斯城邦则派来使者,要求皇帝“补偿他们在两次对诺曼战争(1081年和1084年)里蒙受的巨大损失”。
损失是这样造成的,圭斯卡特第二次入侵于伊庇鲁斯海岸爆发的第三次海战(之前已连续作战两次)里,因皇帝的舰队可耻地临阵脱逃,导致勇敢奋战的威尼斯人最后被诺曼人击沉七艘大船,被俘两艘,两千五百人丧失性命。消息传回去后,当年的总督被愤怒的民众废黜,继任的总督则对东罗马失望透顶,很快就脱离了战争,而安娜·科穆宁(史实位面的公主)在其著作《亲爹传》里还绘声绘色描绘了帝国和威尼斯“联合舰队”对诺曼人第四次海战的胜利,其实这第四次胜利可能只存在于泛黄的纸面上(因为可能就不存在)——因为不久后诺曼人的舰队就开始围攻东罗马的门户岛屿凯罗法尼亚,而威尼斯再也没有心气和力量来给皇帝挡箭了。
这也是七年后,威尼斯人理直气壮要求皇帝“补偿我邦”的缘故所在。
可这时候阿莱克修斯说“扎心了老铁——我没钱”。
这时候帝国可能确实没钱:东部小亚的疆土丧失了九成,北方又遭到蛮族入侵,西部几个省份吧在先前诺曼人入侵里也是损失巨大没缓过劲来。
所以没钱的皇帝也只能出卖贸易特权,来维系与威尼斯的和平,这也是他和威尼斯的第二项合约。
但这个贸易特权卖得有点狠,这也是阿莱克修斯后世被人诟病的重要原因所在。合约大致是这样的,威尼斯人在皇都内拥有居住权和三个浮动码头,不久他们即在佩拉地区建起个庞大的商埠区,并且从维戈拉门(希腊的一个地区)直到奇里乞亚门(即犹大门)的帝国疆域,所有经营活动免除一切船坞费、港口费、货物税和通行税。
稍微合计合计,阿莱克修斯等于一下子把三十多个港口给打包卖出给威尼斯,以至于有人批评他此举为“癫狂”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