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作为大唐在欧洲的主要盟友,在获取大唐武器方面占据一些优势,已经在大唐军中服役二十年的夏威夷级战列舰,早已面临退役。在技术发展过快的当下,夏威夷级已经无法跟上其他大唐新锐战舰了。大唐主力舰中,2艘澳洲级和6艘暹罗级,速度都在27节;已经入役2艘,总计划10艘的40280吨的墨西哥级战列舰的航速已经提高到了315节。新建成的巡洋舰、护卫舰的航速都在30节以上,老态龙钟的夏威夷级已经不再适宜大唐。
但放在欧洲的话,夏威夷级还是威慑力十足的。德国国防部已经与大唐达成协议,两艘夏威夷级战列舰将于1802年前转交德意志公海舰队,转让费用也相对比较优惠。
西班牙、意大利和俄罗斯也都相继在大唐订购了不同设计的战舰,当初大唐造船设计师们成功不成功的设计丢出来就给了这些家伙们。这三个国家的主力舰设计性能都不比英国皇家海军的柏勒罗丰级,比法国人的勃艮第级也小,排水量在10000-15000吨之间,大体相当于大唐的重巡洋舰水平,不过主炮采用的是305毫米,装甲带也比大唐海军重巡更厚,当然航速也在18节-21节之间。
甚至,欧洲如瑞典、丹麦这样的二流国家,南美的大唐盟友小弟国,也都集中在这个时间段内向大唐采购从一两千吨的护卫舰到近万吨的大型战舰不等的军舰。价格上来说其实并不算实惠,倒也不算坑人。主要是,大唐这一波提供的战舰,水平比较高,很多国家认为跟大唐现役的战舰战力相当,十分先进,所以才愿意咬牙掏银子。只是他们信息相对匮乏,大唐海军更新和扩张速度极快,新下水的战舰已经跟欧洲大战时的那些战舰不是一个档次了。
不得不说这一波世界各国向大唐采购战舰的风潮,让大唐造船业狠赚一笔。本身大唐海军的采购数量就很惊人了,还有红火的民用船只生意,很多船厂都趁着这个机会扩张了,甚至还出现了产能不足的情况。大唐统一之后,在华夏沿海地区布局造船业,也是为了应对这种庞大需求。
海军在这个时段,也有意出手老式战舰,替换新式舰艇。这一时期大唐军费十分充裕,海军在1800财年单纯用于装备替换的预算就高达1005亿唐元。可是,大唐海军的战舰造价也大大提高了,即便大唐造船业的建造成本压缩能力也很强,实际吨位造价比二战时期低不少。
举例说明,正在成为大唐舰队核心舰艇的得州级航空母舰(45000吨),不含舰载机的造价就高达4200万唐元,这是很多欧洲中等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每年大唐要开工一到两艘得州级航母。一万六七千吨左右的重巡的造价也在两千多万唐元到三千万唐元之间浮动。至于四万吨出头的墨西哥级战列舰,造价是8000万,还是建造数量较多而均摊开的价格。
所以墨西哥级在计划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反对的。倒是最后十艘墨西哥级得以通过的主要原因是,预算就是这么多,你不用来造战列舰,还能来造什么?造航母吗,根据研究来看,即便再造几十艘航母,人力支出就是个大问题,再者大唐每个舰队拥有数艘航母已经可以实现制海权。用来造战列舰的威慑效果更好,而且不至于让人觉得大唐已经放弃了战列舰为核心战力。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不造战列舰,别的似乎也不知道造什么,难道还能把钱还回去吗?这钱落在兜里再想往外拿就难了,所以不造战列舰白不造。海军内巨舰大炮主义分子也希望大唐能够保持完整的战列舰决战实力,即便大唐已经以发展航母为主了。
在更新趋势下,海军不仅打算出手夏威夷级战列舰,不到一万吨的定远级重巡洋舰也要出手了,相对地就要造更多沈阳级这样的新重巡替换。护卫舰级别上,自由风早就卖了不少,不到3000吨的暴雨级也被挂上了出售标签,被海军钟爱的掣电级则开足马力建造。
第823章 兜售(中)
欧洲各国的海军跃进速度相对于陆军的前进,其实不算快的。很多欧洲国家的陆军,几乎是以神速进化的。
欧洲大战让所有国家看到了未来陆地战场的发展趋势,而以过去落后的陆军形式对抗大唐陆军这样可怕的对手,是不可能有任何胜利的机会的。乃至以大唐建军路线建立起来的德国红军,同样给了欧洲其他国家不小的压力,所以每个国家都在加速自己的军事现代化进程。
尽管华沙体系建立之后,各国都有些乐观的认为,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之下,应该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战争,欧洲国家形成了一种特异的平衡。大唐的独霸压住了所有心存野望的国家,而跟大唐的巨大差距,又使得每一个欧洲国家都不想让战争拖累自己,而是全力发展国力,追赶大唐的脚步,以不要被世界潮流所淘汰。
和平却不意味着军事建设的懈怠,欧洲人是不存在军队为经济发展让路的,大环境也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所以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