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页

欧洲各主要国家一时间,都出现了大唐资本投资的各种产业。最受欢迎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唐资带着技术而来,广泛投资欧洲国家的铁路、公路、钢铁、化工、基建甚至水电等工程。一些企业是大唐独资的,还有更多是与当地资本合资的。这些投资带有各种意味复杂的动机,一方面拉升欧洲的社会经济,可以提供给大唐更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资本的天然牟利性,欧洲具有比大唐很多未开发地区更好的投资环境,人口多,能够提供劳动力,同时又是消费提供的市场。

现在大唐国内已经不存在什么人担心“资敌”这个现象了。举个简单例子,唐人不可能将生产的螺纹钢出售给原始社会的土著人,只有在工业社会中有需求,才可能让大唐工业得到促进。越复杂越高等的工业化国家和社会,对于社会分工的要求越细致,对工业品的需求也越细致,量也越巨大。这势必也导致对经济资源的需求扩大,可能进一步加速欧洲国家向外殖民,而大唐在全世界跑马圈地的速度和能力,显然不是他们可以比得上的。

在以仅仅一个集团军的规模,就取得了如此辉煌胜利的情况下,大唐国内开始出现普遍乐观的情况。天朝上国的心态完全继承和确定下来,西夷小邦不具备挑战大唐的实力,所以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白南也很现实地认为,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一劳永逸解决纷争,或者让一个王朝和政权千秋万代的方法,唯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求新求变,才能够捕捉先机,造福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

大唐不是一个谨小慎微、锦衣夜行,抱着巨大财富怕贼偷贼惦记的被害妄想症患者,大唐是一个巨人,有着足够的能力和手段去解决一切问题。在这个国家的理想主义者的心中,带有儒家仁爱性质的哲学观也是存在的。仁爱的等差次序,先爱家人,再爱邻里,爱社区,爱国家爱民族,最终乃至爱整个人类。作为人类文明的引领者,大唐将首先确保本民族的繁荣昌盛,而终极使命,则是人类大同。

国际主义在某些程度上并不是一句空话,也许这过于理想主义和幼稚,但是总有理想家们坚持,可以用相同的理念团结起人类这个整体。最终避免不必要的纷争,能够共享文明成果,不至于一项技术美国研发了,俄罗斯也要研发,欧洲也要研发,中国也要研发,最终资源被重复浪费,原本可能足够人类使用的资源,最终越来越不充足。

在国际主义者的乌托邦世界中,以大唐汉文化为基础,人类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明确和相对统一的三观,不存在宗教的倾轧,信仰的搏杀。物质高度丰富,发展程度极高,智慧和勤劳的人通过努力可以进步,平凡的人能够安享生活。人类可以互相间无障碍地交流,使用汉语汉字,并充满中华文化中的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精神。这个社会能够最有效率地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并且向着更高远的目标进发——比如星辰大海。

基于西方文明土壤的国家和社会制度,最终止步于美帝式的霸权和所谓领导力,而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大唐,必然会走向这样一条“大一统化”的道路。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挫折,盗匪式的文明和蛮荒的野人会耻笑和破坏,但大唐有信心和能力去团结愿意走上这条道路的人,并对那些注定被时代和历史淘汰的物种进行人道毁灭。

就像进化论一样,不适合发展和不利于人类进步的小族群,必将被更有力更强大的族群淘汰——这也就是大唐国际主义中的内核——文明进化论。

也许这个目标太过远大,一二百年之内都不会看到,但是先行者们已经在踏出了最初的脚步。而他们千里之行的跬步,就是建立一个古往今来最为强大的文明国度。

第727章 瓜分瑞士

在华沙协定正式签订后不久,人们认为欧洲的和平最终到来,欧洲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事实上,快速发展是没有错的,欧洲在之后一段时期取得的建设成果,比过去一个世纪还要多。但战争从来没有远离。

1795年夏季爆发了一件大事,瑞士的国革分子由于持无神论并公开宣扬无上帝的国际主义哲学思想,被瑞士联邦当局抓捕,国革分子在苏黎世、伯尔尼等地发动了抗议活动,却遭到了瑞士联邦军队的镇压。

这引起了大唐方面的强烈不满,法国和德国也在事件中发出了强硬的声明。而无脑的瑞士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这是本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的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