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此时英国显然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他们的工业化水准比历史同期先进数十年,但同样也多了一个商品倾销全世界的竞争对手大唐。英国人是如何也不可能竞争得过大唐的,所以必须进行这个贸易保护。
不过楚白在这个问题上不像是大唐以前那么好说话了,楚白公开对英国代表说道:“如果英国拒绝在《关税和贸易协议书》上签字,那么大唐将会发动所有签字国,将英国及其殖民地列为非法的贸易保护国度,全面禁止英国与推动自由贸易的国家进行交易。英国从此不可能在大唐买到任何一台设备,不会在法国买到哪怕一颗粮食,不会从清国得到哪怕一根茶叶。如果英国的不良贸易行为侵害到了关贸协定会员国的利益,那么大唐不排除诉诸武力,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让英国与会代表脸色一阵青一阵红,甚至其他国家的代表都以一种看笑话的姿态看英国人出丑。哪怕是英国人名义上的盟友奥地利人和俄罗斯人都没有站出来帮英国人说话。
欧洲大战的失利,使得任何一个理智的欧洲国家都看到了与大唐的差距。为了尽快追赶上来,每个国家都是不遗余力的。大唐已经私下里接触过每一个国家的代表,如果他们接受大唐推行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那么大唐将会向他们开放一系列的福利。
诸如奥地利和俄罗斯可以获得在赔款上的延期和降息,以及多种工业技术的出口和转让,还有大唐开放欧洲国家更多前往大唐学习的名额,当然是自费的。
英国人深切地知道,只要他们真的被排除在大唐主导的这个体系之外,而大唐坚决地维护这个体系,英国人就会被彻底地闭上绝路,被自我孤立起来。其他欧洲国家在飞速地吸取大唐的技术和经验,快速发展,而英国显然不会具备这个条件,从而更加落后,长此以往不要说欧洲列强的地位,甚至会被强大起来的欧洲邻邦滋扰和侵略。
好在,大唐在关贸协定中并没有强制性要求一口气降到零关税的标准。关贸协定将会给出逐步关税减让的路线图,分步实施。不过英国本身不合理的超高关税极多,即便是一些商品关税缩减到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的关税,对于英国来说也将面临巨大的困境。完全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大唐建议使用进出口配额的制度,放开一部分产品的进出口。
几乎是可以肯定的,一旦英国真的执行了关贸协定,英国政府的关税收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出现大量的增长,但是英国国内将会有大量的商人破产,一批本土工厂也会面临倒闭。不过在这波里面幸存的,都将是拥有竞争力和雄厚资本的优秀企业和商会。
这个口子一放开,英国的市场等于向大唐商品放开了。在法国之前上演的一幕,将在英国重演。小到大唐日化品,大到汽车轮船等工业品,更可怕的是大唐纺织品、成衣以及茶叶和白糖这样的日常消耗品,英国经济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广大的英国百姓,显然会在这次的市场开放大潮中受益,能够买到更便宜和质量更好的商品。
第726章 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下)
没有哪个欧洲列强可以抵抗大唐这次强势推行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经过四个月的谈判,最终各国代表在华沙签订最终协议,这个体系也最终被成为“华沙体系”。
华沙体系所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协定组织,成为体系的两大支柱,即便不如另一位面中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固,但考虑到经济模式和范围的区别,其实已经足够妥帖。
协定签约国包括大唐、美国、哥伦比亚、巴西、秘鲁、拉普拉塔(美洲部分),英国、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荷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奥地利、撒丁王国、丹麦、瑞典、俄罗斯(欧洲部分),亚洲部分仅清国签字。土耳其并未积极参与,大唐出于某特殊心态和动机,也没有邀请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华沙协定中。
考虑到很多国家还拥有大片的殖民地,所以华沙体系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大半个世界,以及几乎全部的工业文明地区。这无疑是大唐外交的一次重大胜利,利用本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和胁迫,大唐终于塑造出了一套对自己高度有利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
相对地,对于所有的协定国而言,华沙体系同时是对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促进。通过华沙协定这个多边体系,欧洲国家打开了向其他国家输出商品的大门,而且不是通过自身努力达成的。可以预见的是,最起码在欧洲地区,商品的迅速流转、资本的流通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将会带动起战后一轮爆炸式的经济发展。即便是百般不情愿的英国,也在这个新格局中看到了自己崛起和发展的机遇。
大唐在整个体系中处于最顶端的存在,是终极受益者。整个欧洲的经济体量都无法跟大唐本土几个州的相比。大唐拥有最强的技术和规模优势,足以收割大量的利益。同时,从国际贸易中收获巨额顺差的大唐,为了调节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也开启了规模巨大的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