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页

德军52团和55团随即发起了进攻,驻守的普军首次与德军进行了野战。普军在马格德堡拥有四个步兵团,多过德军两个,不过齐整度上不如德军。德军发动的攻势十分突然,普军虽然在此之前,打造了堑壕等防御工事,不过德军和人民卫队的战士们,像是潮水一般无孔不入,从多个方向发动进攻,而且几乎可以说是不计损失,在普军缺乏重火力的情况下,德军使用大量的自动武器压制住了普军,并且趁夜发动突袭,顺利地吃掉了普军的一个团,随后配合当地起义的农民,将马格德堡团团包围。普军紧急回援,但是再马格德堡城外被德军55团打了一个伏击战,损失惨重,几乎被全歼。

在第一师把炮兵团拉到马格德堡之前,马格德堡就选择了向德军投降,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接到来自卡尔一世的消息,德军截断了当地的通讯,使得守卫的普鲁士人并不知道,他们也许再坚持三四天的时间,就能得到卡尔一世带领的普军主力的支援。

从这场战斗中,德军的一些特点也展露出来了。首先是打法上异常凶悍,这其实在之前也有表现。德军作战基本上不等对手划下道来,就一味地猛冲猛打,而且是特别愣头青的打法。普军的防御其实并不是不好,但是德军居然直接冲击普军防御最坚硬的地方。第二点在于德军拥有数量比较大的自动火力,这也使得他们在发动进攻的时候,很好地压制住了普军,使得冲锋的部队能够直接攻入战壕之中。而只要一点突破了,普军几乎就被全面突破。

缺点也是明确的,那就是德军士兵的作战素质还是比较差的,他们依靠着比较强的火力,以及强大的士气和精神,能够打出士气如虹的战斗,但是其实还是遭受到了一些损失,并且布吕歇尔在之后发现,德军战场上的弹药消耗是很大的。不少士兵在战场上操纵着武器一会儿就把子弹打空了,很多子弹都是在紧张之下一气儿射出的,根本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照这样下去,恐怕德军连一个月都撑不住,弹药就消耗干净了。

当然不管怎样,德军还是成功在卡尔一世抵达前,基本肃清了易北河的西岸,并且炸毁了河道上的大桥,再次让卡尔一世面临了无桥可过的尴尬局面。

第574章 莱比锡战役(六)

一向顽强和善战的普鲁士人被嘲笑了,虽然战役打了没有多久,普鲁士一方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仅仅是驻守马格德堡的普军四个步兵团被德军吃掉,卡尔一世所率的普军主力并未遭到太大创伤。但是,普鲁士人多次尝试,多次失败,而且灰头土脸,被全欧洲的人都看在眼里了。尤其是处于同一阵线的奥地利人,虽然近年来已经跟普鲁士缓和,可看到普鲁士吃瘪,奥地利人也有些幸灾乐祸。

甚至利奥波德二世作为奥地利皇帝,还专门拍了一封电报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说既然普军无法突破易北河防线,那么就等他们奥军抵达之后,为普军创造过河条件吧。

这样带有嘲讽和戏谑的一封电报,直接点燃了情绪化的腓特烈·威廉二世,这位国王直接派特使前往卡尔一世的帐中,告诉他,必须在奥军抵达莱比锡战场之前渡河成功,不然这位陆军元帅就自己看着办吧,普鲁士丢不起这个人。

卡尔一世背负了巨大的压力,他并不是喜欢硬拼的人,但是牵扯到普鲁士的荣誉问题,他也不能耗时间去找寻最佳的解决办法了。于是,卡尔一世在易北河长达80多公里的河段上,分三处,进行强渡。

在马格德堡一带,由于德军行动比较仓促,虽然破坏了河上所有的桥梁,但是并没有来得及破坏对岸一些渡口和船只,而在萨克森境内,卡尔一世命人挖沟渠,在远离德军炮火的地方造船,也卓有成效。

11月1日上午8时,普军在三个地点同时发起渡河作战。渡河地点分别是马德格堡以南的a地点,德绍以北的b地点和托尔高以北的c地点。

事前德军虽然掌握了一定普军的动向,但是普军如此大规模的作战,也带给了兵力并不充足的德军极大的麻烦。

首先是a战场,由于德军更多忙于肃清西岸的普军,而马格德堡周遭有比较多的易北河支流,卡尔一世在抵达后,尽心收拢了一批大小船只,虽然数量并不会太多,但已经足够用于渡河的作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