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普鲁士王国的国王,与前任国王腓特烈二世统治风格大为相异的君主腓特烈·威廉二世也接到了德意志革命的消息。
这位国王在登基之后,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改革沉重的法国式的征税制度、通过减少缴纳关税来鼓励贸易、修建道路和水渠,还对教育进行改革。这些行动使他颇为受民众的爱戴。不过他对于新式的启蒙思想(包含大唐的新思想)都是持否定和抵制态度的,同时他的个性与晚年的腓特烈大帝完全相反,他信仰虔诚、好色多欲、心地善良、情绪冲动、积极进取、雄心勃勃。因此他一上台,就打破前任国王谨慎小心的外交政策(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战争后,曾发誓说:“以后我连一只猫都不会去攻击了。”),推行大胆轻佻的强权外交。
刚登基时,他就在英国的支持下,介入了联省共和国反对执政威廉五世的起义,并且取得了成功,之后普鲁士参与了俄奥对抗土耳其的战争并获得胜利,但并没有获得领土,这场战争后普鲁士放弃了腓特烈二世以来的反奥传统,寻求与奥地利进行一些程度上的合作。
此时得知,德意志国革领导了企图颠覆君主体制的共和革命,而且声势浩大,这位普鲁士国王是极为愤怒的。
“不可容忍,这场叛乱必须终止!不然,普鲁士也要受到波及,这群心里不装着上帝,脑袋里全都是危险念头的渣滓,都应该被送上绞刑架。”腓特烈·威廉二世情绪容易冲动,在他看来这场起义是绝对的冒天下之大不韪,缺乏良知和道德的行为。
普鲁士的陆军元帅,也是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的卡尔·威廉·斐迪南显得比这位国王更加理智,即便他的封地刚刚丢掉了,他说道:“国王陛下,在这场叛乱之前,没有人正经去看过所谓的德意志国革,甚至很多贵族们都不知道这个党派的名字,他们只在下层人中流传,可是这次的叛乱中,德意志国革展现出的力量是极为恐怖的。从不伦瑞克逃回来的我的下属向我告知,他们的军队有着不逊于普鲁士军队的严密组织,而且有相当多叛乱分子的支持,里应外合,给了我们军队的作战极大的困难。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麻烦的事情,这些叛军有着比很多正规军还要优势的武器,而这些武器显然不可能是他们自己制造出来的。”
腓特烈·威廉二世并不傻,道:“我听说,在美洲执政大唐共和国的党派就叫做国革党对吧,那么这个德意志国革也是唐人支持的喽?”
第567章 元帅的担心
即便大唐给这个时代的通讯带来了革命,但是欧洲国家的情报收集和分析能力仍旧是比较落后的。在此时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听说过第一国际这个名词,很多国家的政府甚至不能确定第一国际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组织,因为在从前根本没有先例。一些人可能知道在南美革命中大唐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却并不清楚大唐是利用怎样的方式去实现的。
而更多的人并不理解完整的国际主义的诉求,也不清楚国际主义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这也是为什么德意志国革开始在欧洲半公开的活动,而没有受什么太多限制,更没有引起普鲁士等国的注意力。
这个时候,引起注意似乎已经有点晚了。不伦瑞克·吕讷堡公爵卡尔一世,德意志陆军的元帅,也并没有想到,在他的公国中原本平静无波的局面下,居然隐藏着这么大的一股力量。不伦瑞克的军队几乎是在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下被击败的,他刚刚退休返回不伦瑞克的弟弟斐迪南勉力率领部队抵抗,在发现回天无力的情况下突围而去,现在已经抵达了柏林。
腓特烈·威廉二世不满地说道:“所以,这场叛乱是唐人指使和支持的吗?”
元帅大人回答道:“至少能够确信没有唐人的暗中怂恿和支持,叛乱者们不会有这么大的规模和这种程度的装备。但是我认为,这本质上还是一场由平民们发动的叛乱,他们的目的就是反对贵族和君主,他们也只是拿来了唐人的国际主义作为了他们的武器。”
普鲁士国王满脸不渝的神色,道:“这个国际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居然能够如此迷惑人心,让他们背弃对君王的忠诚和对上帝的信仰!”
卡尔一世道:“政府搜集到了一些关于国际主义思想介绍的印刷品,都是私自印刷的违禁品,而且并不全,据说关于国际主义,能够在欧洲找到不同语言,上百部介绍不同书籍,最为有名的是一部《论国际主义》,上百万字的一本书籍,就算是知识分子去读也会觉得东西非常多,真正有影响力的是到处流传的一些小册子,通过‘杜撰’和‘编造’一些故事,然后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去论证,简明扼要地介绍国际主义的内容。这些东西只要是识字的人都能看得懂,而且极有迷惑性,十分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