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触了不少唐人,对唐人有些了解。在他看来,唐人虽然显得谦恭有礼,但是却没有武士之心。大唐占领奥羽之后,居然靠着本地的日本武士组建了大和兵团,而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是大和兵团打下来的。林子平就自然地认为,唐人不善征战,正是看中了日本人的勇武,才将其变作自己的马前卒。而大和兵团屡战屡胜,更让林子平坚信了,日本人是比唐人更加优秀的,他也曾想,如果打下来的那些地区属于日本而不是大唐那该多好。
只是现在的大唐实在太过强大,不仅仅是光格天皇,他所接触的长州藩、萨摩藩态度也都是非常坚决的,那就是倒幕可以,但绝不可以贸然跟唐人发生冲突,不然恐怕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也就是在强藩们别有用心之中,像林子平这样的志士的煽动和串联之中,一场倒幕战争拉开了帷幕。
第546章 担忧
在林子平等人物的串联之下,不满幕府统治的萨摩藩和长州藩形成了萨长同盟,土佐和肥前比较倾向于萨长同盟,但是并未直接提出加入该同盟之中。萨长同盟厉兵秣马,积蓄实力,也引起了幕府方面的注意。
不过将军德川家齐对于政治并不感兴趣,虽然将军的权力仍旧极大,但家齐却更多把时间用在了女人的肚皮上面。家齐拥有四十位侧室,并生育了五十五个子女,这还只是他在籍的子女,而私生儿女而是数不胜数了。
老中松平定信则认为萨摩藩和长州藩只是故作玄虚,根本不可能真的起兵对付幕府。松平定信对兵事不甚知晓,自认幕府军和其他亲藩的藩兵实力要大过萨长同盟,所以也没有真的放在心上。
直到1790年5月,光格天皇在尊王势力的支持下,于京都发动宫廷政变,发布“王政奉还令”,宣布成立新政府,解除了幕府亲卫的武装,同时萨长同盟的藩兵进入京都,控制了近畿形势。
将军德川家齐在得知光格天皇发布王政奉还令之后大怒,先是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布《讨逆表》,然后立即调遣幕府军,会同津、桑名等藩的藩兵,准备攻打京都,彻底平息这场动乱。
不过倒幕派也是十分狡猾,他们一方面散播假消息,说倒幕派得到了大唐的支持,大唐随时都可能从奥羽出兵,水陆并进,攻打关东;另一方面,与林子平齐名的进步人士高山彦九郎带人潜入幕府统治的腹地,在江户等地进行了敌后破坏,扰乱治安,阻碍幕府军的出动。
德川家齐也是有些紧张,不仅江户接连抓捕了捣乱分子和宣传王政奉还的人,而且他无法拿定唐人是什么态度,即便派遣家臣前往大唐使馆询问,大唐方面也没有给出任何的明确答案,既没有说支持萨长一方,也没有说支持幕府,这更让德川家齐疑窦丛生。
也是由于这方面的顾虑,德川家齐不肯将自己的主力全部派出去对付萨长同盟,而是留下了相当一部分军力镇守江户城,谨防唐人的偷袭。同时幕府的海军的新式战舰也不敢派到濑户内海去,这也是对大唐海军的防备。
就是在这种掣肘下,幕府方面不能集中力量去迎战倒幕派的军队,而且幕府方面由于对于倒幕派力量估计不足,而且认为他们不足一笑,所以准备也是非常不充分的,这也给了萨长同盟以可乘之机。
在幕府军尚未准备完全妥当之时,倒幕军组织了大约六千兵力,越过了伊吹山,奇袭了幕府军的后路。是役,倒幕军夜袭完全没有准备的幕府军和桑名藩的藩兵,并且秘密挖掘地道,并用炸药炸开了名古屋城的城墙,夺取了尾张藩的居城,使得幕府大为震动。
可以说倒幕军在战略上这个敌后穿插,非常有唐军作战的风采,这也跟萨长同盟新式军队都受过唐人教官的训练有关系,倒幕军通过名古屋之战,将幕府军切割成了两个部分,幕府的主力仍在关东,而另一部分则驻守在大阪,不能相互支援,特别是大阪方面,情况更加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