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国泰又道:“现在这会儿,跟唐人硬碰硬是没好处的,得让他们气势泄一阵。这天下很快又成了群雄并起的乱世喽,爱新觉罗家恐怕最多是个摆设喽,这多少幺蛾子都得出来挣一个出身。封疆大吏们,少不了要出来喊一喊,搞一搞什么勤王。民间那些王伦们,估计又要出来了。”

五年前山东地界出了个王伦,搞了一场震动京师的起义,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了,有清一代,过上了几年就来一场民变和起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现在中央垂危,恐怕更大规模的起义正在酝酿了。

国泰自顾自地下结论道:“这是英雄辈出之际啊,谁也不知道皇帝落在谁家,哈哈。于大人,你我名为僚属,实为兄弟。若是有朝一日,鲤跃龙门,你于大人那就是大大的功臣!”

于易简从来没想过国泰的心这么大,不过他现在也没有什么选择了,他的哥哥于敏中在京城被俘,他能够依靠的只有国泰这个纨绔子弟了。

第271章 晋南

国泰为人贪得无厌,其贪腐弊案,更是乾隆朝几个重大案件之一。不过到这个时候国泰尚未案发,再加上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国泰反而现在更加滋润。京城陷于敌手,皇室倾颓,更让国泰有了敛财的大好借口。

在于心腹布政使于易简相谈之后,国泰在全省刊发布告,言此大清生死存亡之际,百姓应勇于任事、毁家纡难。具体的措施有:山东兵少,而贼势大,今招募民间团练为勤王之军,尽辖于巡抚衙门之下;为筹勤王兵饷,山东全省加税摊征;为网罗民间人才所用,特开辟捐官渠道,每捐多少钱财,可获得一个出身。国泰许诺,如果勤王成功,勤王军中官员无论是以前的还是后捐来的,都是大功臣,必然封妻荫子,得到皇上褒奖。

国泰是属于典型志大才疏的那种,为人刻薄,动辄对同僚和下属辱骂,甚至拳脚相向。出身纨绔的他更不知道民间疾苦是何物,所以有了这个机会他任免酷吏,开始在全省搜刮钱财,企图中饱私囊。当然国泰也知道乱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兵权,他能够插手山东几个军镇的军事,不过那些总兵也不是特别鸟他。所以国泰便打算招募团练以壮大自己的兵力。

国泰喊得勤王声音不小,可是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动作,他倒是加强了鲁北的防御,以免唐军突破进来,同时他还以唐夷炮船厉害为理由,约束登州水师不许出动,坚壁清海。

如国泰这样的封疆大吏,真心不算少。距离五月十二日唐军攻破北京城已有一月有余,就算是南方的一些省份都已经收到了京城被破,皇帝生死不知的情报。当然相当一部分封疆大吏们都把这当成笑话,由于京城被攻破,当日唐军把京城团团围住,谁都没能跑出来。朝廷的各机构都等于废除,其中就包括重要的驿站体系。

清朝的驿站体系是封建朝代中发展最为完善的,分驿站铺三个系统,驿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

作为官方组织,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邮符氛围两种,即勘合与火牌: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就要填写连排单。

京城兵部让唐军一锅端,自然没有人给邮差们去加火票,以至于这些日子四处传播的消息,极少是有走官方的驿站体系的,有也是得了难民传来的消息的地方长官,向外界通传的。可是这样一来公信力就比较低,所以还是有许多人不相信北方出了这么大一件事。

不过慢慢也有人反应过来,如果这真的是一个恶作剧的话,那么这一段时间来,必然应该有京里传递来的其他消息。大清国幅员辽阔,朝廷要统治四方,势必需要不断地往外发出政令,这种情况应该十分频繁。一个封疆大吏,一个月之中收到来自京城的四五封命令都是常事,就算不那么频繁,一个月中也至少有那么一封诏书,特别是那些有重要事务的地方。再就是,一些人上疏了,就等着皇帝的裁决呢,可是左等右等什么都等不到,这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的怀疑。

那么,一直疯传的京城被破的消息,就有可能是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