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以文治武的朝代,武将只要不具有进士等文官身份,不论官做得多大,见了文官,都要行跪拜之礼,自称“下官”。
如果武将因为军功被授予爵位,从此就基本与文官平起平坐了,文官们当然不肯放弃自己的特权。
但朱由检知晓后世的历史,知道大明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向前进一步,就可以开疆扩土,把潜力变成有效力,逐步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如果向后退一步,故步自封,囿于传承,沉溺于天朝大国、物珍地博之中,大明就会被西夷超越、落下,在未来的国际洗牌中,就会处于下风,甚至有亡国灭种之祸。
大明要前进一步,除了国内的改革,就是军人的守土开疆,所以朱由检特别依赖强大的军队。
朱由检也没法生气,这些文官毕竟和自己不一样,他们没有数百年的战略眼光,他们一切的决定,都是来源于他们所生活的文化圈,文化决定价值观。
既然反对的声音太多,只好搁置起来,留待以后再议。
这次的军事改革,虽然是国防院策划的,但大臣们都知道,国防院获得皇帝的鼎力支持,算起来这是朱由检第一次在朝会上被大臣们封驳。
军事改革的第四项内容,是实行军衔制。
军衔制分士兵衔和军官衔。
士兵衔有三级:正式加入军营的士兵为列兵,肩章为一折杠;列兵服役满一年后,晋升为上等兵,肩章为二折杠;上等兵有军功,或者考核为优秀,可以晋升为士官,分班长与副班长,肩章都是三折杠。
列兵、上等兵、士官都不是军官,但士官是军官的储备,如果建立军功,或者考核为优秀,或者因扩军需要,可以晋升为少尉。
这是对大明军队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以前的大明,士兵永远是士兵,即使立了战功,或者有优异的表现,也永远是士兵,绝对不能晋升为军官,最多获得一些物质上的奖励。
实行士官制度,给基层的士兵打开了一扇晋升的大门,尽管这扇大门现在只是开启了一条隙缝,士兵毕竟有了希望。
军官的军衔为三段十级。
副排长:少尉,肩章为一杠一星;排长:中尉,肩章为一杠两星;副连长、连长:上尉,肩章为一杠三星。少尉、中尉、上尉称尉级军官。
副营长:少校,肩章为两杠一星;营长、副团长:中校,肩章为两杠两星;团长、副旅长:上校,肩章为两杠三星;旅长、副师长:大校,肩章为两杠四星。少校、中校、上校、大校称校级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