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

朱由检没想到,他还真邂逅了一位故人,还是他的身边人——太监张彝宪。

第132章 骏马扬蹄山海关

“陛下,来自广东的奏章。”自从魏忠贤辞官后,张彝宪就成了司礼秉笔首监,代替魏忠贤,替朱由检掌管玉玺,传送大臣们的奏章。张彝宪为人不像魏忠贤那样会揣摩圣意,也不像徐应元那样八面玲珑,儿时忠厚得近乎木讷,惟其如此,朱由检才放心地将玉玺让他掌管。

朱由检暂时撤销内阁,在他的改革中少了一份阻力,但没有内阁批阅奏章,朱由检必须亲自批阅。

不过朱由检将奏章进行分类,根据奏章的具体内容,由六部尚书们分别处理,他们只有遇到不能解决或者不能决定的事,才会将奏章送给朱由检。

“彝宪,什么事?尚书们不能处理吗?”

“陛下,尚书们说,他们做不了主,希望陛下明示。”张彝宪将一沓奏章递给朱由检。

奏章一共有两封。

一封是两广总督的奏章。兵部命令在广州组建南海舰队,但大明的海军已经颓废多年,南方已经没有能出海的船只,也没有会训练海军的人才。

另一封是广东巡抚的奏章。南直隶人徐光启,在广州私开学馆,招收童生,学习洋文,推广天主教。

“徐光启?”朱由检默默念叨着,这可是大明最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军事家、农学家和水利专家,不但翻译了西方的数学论著《几何原本》,还引进了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自己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人,如果不是广东巡抚的奏章,自己竟然将他完全忘记了。

“彝宪,立即回乾清宫。”朱由检已经没有了玩邂逅的兴致,他快步在前,回到乾清宫。

朱由检独自在上书房来回踱步。

南海舰队的事不难解决,没有船只,可以制造,让李春烨将制造大宝船的图纸找出来,也可以从沿海的商人手中购买;没有熟悉海军的官员,可以让登州的北海舰队适当支持,登州的海军已经秘密组建了两年半,应该有一些富余的人才。

关键是徐光启。

大明刚刚开始羽化,像徐光启这样的科技人才太宝贵了,怎么才能将他身上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大明拥有千千万万个徐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