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延绥府和双泉堡的西面,靠近长城的地方,发现一个巨大的煤矿;凤翔府东南的岐山县发现了金矿;凤翔府东南的郿县发现了铜矿;甚至朱由检派人去拜访在汉中的王叔瑞王朱常浩时,派去的士兵不认识路,误闯到南郑县,却在南郑县发现了铁矿。

一系列利好的讯息,令初入陕西的孙传庭高兴得睡觉都不安分,常常将侍奉的书童半夜踹醒。

其实,陕西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已经失去了汉唐时代的雄风,关中平原也不再是农耕民族的乐土。特别是近三年来,陕西连续发生极其严重的旱灾,百姓完全断炊,都在咒骂着这块养育了汉民族数千年的栖息地。

为什么自己一到陕西,陕西就捷报频传?难道自己真是这块土地的福星?

孙传庭不断问自己,好像自己也没做什么特别的事。

蓦地,孙传庭发现,这些捷报,无论是新作物,还是各个矿种,都与朱由检有关,这些捷报都是从朱由检的身边传出来的。难道朱由检是天外飞仙?还是朱由检在制造一个巨大的阴谋?

第91章 孙传庭的使者

初冬的陕西,低沉的乌云遮住衰弱的阳光,天空显得有些阴暗。树上的叶片已经由淡黄变成枯黄,再也无力对抗来自蒙古大戈壁的寒风。其实,陕西比京师更靠近南方,但陕西却比京师更冷。因为缺少雨水和大河,空气的湿度很低,干燥,在一定程度上扩张了寒意,也削弱业人们抵抗寒冷的意志。虽然还没有下雪,温度已经和冬天差不多,除非必须工作,行人已经很少在户外活动。

在延绥山谷中的水泥厂内,工人们却忙得满头大汗,装料,添炭,烧火,出料,搅拌,冷却,封存……巨大的煅烧炉里,炭火昼夜不熄。在厂内,工人们感觉比家里的火炕还要暖和。加上忙碌的缘故,谁也没有意识到冬天已经逐渐降临。

因为天气转冷,水泥路的修建进展缓慢,主要是前期的压路和填埋石子。但朱由检明白,一旦开春,温度升高,水泥的需求量将急剧上升。因此,整个冬季,水泥厂都不会停产,而是将生产的水泥储存起来,或者运往各个修路地点,待开春之后,再大规模修路。

朱由检手中有大量的匪兵战俘,现在不缺人手,只需要天气的配合。

一切都是为了发展。

快速的发展。

超常的发展。

经过朱由检和孙传庭的商量,山西将出现两个经济中心,一个是北方的延绥府,也就是高迎祥担任知府的地方。这里以生产石灰、水泥、煤炭、陶瓷等为主,形成矿业城市;另一个是陕西的首府西安,以生产布匹、服装、印染、酿酒、米醋等为主,同时兴办商业中心,形成综合性的城市,力求早日恢复汉唐时代的雄风。

因为所有的工商业都要按照农业的标准纳税,所以孙传庭开始组织人手制定大明的第一部有关工商的律令——《工商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