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工匠的地位是非常抵的,即使在火器局,如果没有独门技术,收入也是不高,比普通的自耕农还要差点,因为大明主流的士林阶层基本上只会读圣贤之书,对技术没有研究。

不了解就没有发言权,偏偏大明的话语权掌握在士林阶层,于是他们便把本阶层普遍不懂的技术斥之为奇技淫巧,加以贬斥,这也是大明科技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这位是信王爷。”刘一飞向几位工匠介绍朱由检。

“见过信王殿下。”工匠们在地上跪成一排,他们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尊贵的信王殿下有什么和他们过不去的地方。

“起来吧!本王来火器局,一来是看望你们,二来是要定制一批地雷和手雷。”朱由检没有时间在这儿耗下去,他直接说明了来意。

“地雷和手雷?”这些工匠们也是一脸的惊愕,他们也从没听说过地雷和手雷,惊愕使他们忘记了面对信王时的紧张。

第21章 实战演习

朱由检没有感到意外,现在的世界上还没有这一名词,他们如果知道的话,说明他们也是和自己一样,是从后世某一时间穿越而来的。“手雷是金属外壳,下端有一个木制手柄,使用时用力扔出去。”朱由检在图纸上画出手雷的简易图。“金属外壳里填充火药,外面接一根拉绳,拉绳的另一端是特殊的摩擦线,就像火折子,用力拉拉绳,产生火花,点燃火药。”朱由检解释了半天,这些工匠们还是一头雾水,没办法,超前的武器不是谁都能懂的,就是懂了也不一定能造出来。

“我懂了,拉动拉绳的时候,就像摩擦火折子,点燃了内部的火药。”终于,一名中年工匠有所领悟,“拉绳上有一块火折子,手雷里面应该也有一块火折子。”

“道理上是这样。”朱由检如释重负,“这两个火折子都要固定,否则,一旦移位,就会自动爆炸。”至于用什么材料来引燃,那是工匠们的事,朱由检毕竟不是制造弹药的专家,他只是用后世的经验,给这些工匠们指明方向。

地雷的原理和手雷差不多,只是要将拉绳改成金属杆,因为地雷要埋在地下,借用外力踩踏金属杆来触发引爆装置。

除了刚才的那位中年工匠,其他人好像还是不太懂,看他们的眼神,都显得颇为迷茫。这种迷茫很快就转化为嫉妒。

朱由检这才想起,大明工匠都是独立进行研制的,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工匠们只有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才显示出自己的重要性,收入才会增加,那些掌握独有技术的工匠,一般只会将技术传给儿子、孙子,如果没有儿子,或者儿子转业从事其它工作,才会将技术传给徒弟,并且一般在自己年老即将退休的时候才会将所有的关键技术传授下来。如果掌握技术的工匠因意外死亡、失去传授能力,这项技术就会失传,这也是大明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你们要相互合作,保密只是对外人而言,在你们内部不需要,地雷手雷的制造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且时间也很重要,超过时间,造出的地雷手雷也无人购买。如果你们能制造出地雷手雷,我会给出一百两的奖励,将来还会大规模购买地雷手雷。”

“一百两?”工匠们瞪大了眼睛,又看了看刘一飞,担心朱由检的话不能兑现。一百两,那是相当于七品知县两年的工资。

刘一飞是第一次见到朱由检,他不知道这位年轻的王爷为什么要制造地雷手雷,而且不惜重金,但信王不是他能得罪德起的,况且,他也想看看地雷手雷的妙用:“堂堂信王爷,难道你们还信不过吗?赶紧研制好地雷手雷是正经。”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本王先支付五十两作为定金,只要你们能制造出我需要的东西,钱,一分都不会少你们的。”朱由检让徐应元掏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交给几位工匠,看他们颤颤巍巍地接了,又补充道:“你们要加强合作,抓紧时间将本王要的东西制造出来,不要相互猜忌,我以后还会有好东西让你们制造,只要你们有本事,钱,一定不会少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