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那我去回复他们,金河帝国不接受这个建议,让他们自行处理吧。”文南这次没帮南宋朝廷找借口,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作为金河帝国的全权外交使节一直都待在临安,还参加了南宋朝廷的很多正式朝会,私下里接触的南宋高官更是不计其数。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南宋朝廷的决策和金河帝国的对外政策拿过来比一比,啥都想明白了。他对南宋朝廷已经失望透顶,甚至比洪涛还失望。

“别!千万别!逼急了他们,他们敢把这些俘虏全送还给蒙古人,说不定还得给不少路费。与其让这些俘虏回去之后再变成我们的敌人,还不如放在我这里挖矿呢。齐祖他们在银河上游又找到了一个煤矿,正好没人挖呢,就便宜他们了!”洪涛虽然对南宋朝廷这种畏首畏尾的做法很看不起,但也不同意文南这种不管不顾的生硬处理方式。金河帝国以抓捕奴隶获取极低成本劳动力起家,别说一万多青壮年俘虏,就算再多一倍,瓷器那家伙也能管理得过来。

“陛下,这恐怕不妥吧……俘虏里有很多蒙古贵族,还有一位亲王,再怎么也应该以礼相待,士可杀不可辱啊!万一此事传出去,咱们金河帝国恐怕就是蒙古帝国的头一号死敌了。”文南一听洪涛要让蒙古俘虏去挖矿,立刻又有不同意见了。普通的俘虏去挖矿他管不着,但是他觉得应该把贵族和普通人分开对待才符合这时候的风俗习惯。

“你快拉倒吧,劳动最光荣!金河帝国不养废物,连我这个皇帝想吃饭都得上前线拼命去,难道说他们比我还金贵?头一号死敌……嘿嘿嘿,你觉得我把他们全供起来,蒙古帝国就不恨我啦?现在就算我亲自跑到北边去,跪在地上叫他们亲爹,他们也不会饶过我的。这是国战,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可讲,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洪涛对文南的说法很不屑一顾,这个家伙以前受到的教育还没完全转变过来,时不时就犯傻。

“说起利益的问题,我突然想起一个好主意,而且这件事儿还得麻烦你去办。先把这些俘虏运回来,顺便再向南宋朝廷多要点伙食费。我帮他们养着一万多俘虏,送不能让我自己掏钱吧,这些钱是他们该掏的。具体要多少你自己琢磨,能多要点就多要点,现在帝国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光是修补战舰就是一大笔费用。”

“然后你找人去联络一下蒙古帝国的高层,问问他们想不想把这些俘虏换回去。如果想,你就和他们谈谈,用这些俘虏给帝国换点好处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洪涛也没完全忽视文南的话,假如有比挖煤更大的利益,他不介意把这些俘虏送回蒙古帝国去。现在的蒙古帝国已经不是金河帝国最大的敌人了,至少十年之内不是了。

“陛下想和蒙古帝国谈判!用什么换?”文南对洪涛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思路无可奈何,更不指望能跟上他这位先生的节奏,从来也没跟上过。

“其实也没什么太贵的东西,你问问蒙古帝国想不想做买卖。如果他们肯开放密州港和金州港让帝国商船去贩卖商品,并且保证帝国商人的安全,这些俘虏就可以免费释放,我连伙食费都不收了。具体的税收比例你去和他们磨牙,多点少点无所谓。”一说起做买卖,洪涛的兴趣就来了。相对于政治斗争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活儿,他对俗不可耐的买卖生意更热衷。

第133章 软刀子

“陛下要和蒙古国做生意?那大宋呢?”文南虽然对南宋朝廷很失望,但也不想看到金河帝国与蒙古帝国交好。

“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真正的仇恨。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我首先要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如果凡事我都先去想别的国家,你说作为金河帝国的国民,他们会乐意吗?其实做生意也是一种战争,它虽然没有真刀真枪的拼杀,但破坏力一点都不比战争差。”

“赢得这场海战的胜利我们让蒙古帝国失去了利爪,可是它的躯体还在,用不了几年时间它就还会长出利爪来,到那时就更难对付了。如何侵蚀它的躯体,用战争是一种办法,不过我有更经济的方式。和他们做买卖就是我的方式,相对于战争而言,我对做生意更熟练。”洪涛没去和文南解释将要如何与蒙古帝国做生意,因为他现在也没想好呢。让蒙古帝国答应开放港口是第一步,有了这一步才能继续往下进行,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陛下是要给蒙古帝国挖坑?”文南大概明白了洪涛的意图,他对经济这个玩意一直都没太弄懂,尤其是洪涛做的买卖。按照他的理解,做生意不是双方都赚钱的嘛,咋能当成武器用呢?但是洪涛确实在这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还有不少成功的实例,不服都不成。

“大坑,比造大船、铸大炮还大的坑!只要他们开了这个口子,除了战争之外,谁都别想再堵上。问题是只要有战争,他们永远属于被动挨打的一方,眼看着自己刚刚繁荣起来的港口城市化为一片废墟,那些大笔投入了钱物的蒙古贵族们会答应?别说天可汗了,就算是玉皇大帝来了,也搞不定这件事儿。这是人性,让蒙古贵族过上锦衣玉食的美好生活,就是我今后十年里最大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