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页

张琳负责守卫的是城北的一段城墙,之前也是直面金军的进攻,他曾经一天之内率军打退金军的八次进攻,可以说是劳苦功高。今天的叛乱发生之时,他正在城头上巡视,结果当看到城中大乱后,立刻组织兵马进城平叛,可惜这时的他职位不高,能够调动的只有三千骑兵,而且等到他杀进城才发现,城中的叛乱根本不是他能够平定的,最后甚至连金军都杀进城来,开始攻打宫门。

看到这种紧急情况,张琳也立刻做出正确的判断,率领着手下的骑兵把攻打宫门的金军给打散,也多亏这时杀到皇宫的金军数量不多,这才让他轻易的冲进皇宫。

耶律浚看到张琳前来救驾,当时也感动的热泪盈眶,正所谓日久见人心,这时的他才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张琳却丝毫不计较,当下护着耶律浚和他的家眷杀出皇宫,并且直奔城门而去,他也知道这时上京城肯定是守不住了,但是他必须保护好耶律浚的安全。

也算是耶律浚的运气好,金军进城固然是将上京城搅得大乱,但也同时很好的掩护了耶律浚他们的行踪,使得他们很轻易的就杀出城门。但是阿骨打却是早有布置,等到耶律浚出了城正匆忙向南方赶路时,前方却忽然有伏兵杀出,原来阿骨打早料到城中若有人逃出,肯定会向南投奔大宋,因此早就在这里设下了伏兵。

耶律浚他们只顾着逃命,根本没想到前方有伏兵,结果猝不及防之下被杀个措手不及,而且对方的兵力也比他们多,所以耶律浚他们根本抵挡不住,幸亏在最后关头张琳主动要求留下来牵制金军,这才让耶律浚率领剩下的军队逃出生天,不过后方很快就传来张琳战死的消息,随后金军就一直对他们紧追不舍,直到今天遇到萧敌烈他们。

第九百五十九章 大屠杀

得知上京城已经落入到金国之手,这让萧敌烈也不禁又是生气又是无奈,生气的是辽国明明有着坚固的城墙可守,兵力又是女真人的数倍,可却偏偏在最后几天将上京城失陷于金人之手,不过对此他也更多的是无奈,毕竟对于辽国的腐朽,他也是深有体会,这时他也愈加的感觉自己归顺大宋是个英明的决定,否则迟早都要给辽国陪葬。

当下萧敌烈立刻派人通知后方的呼延庆,并且分派出一支骑兵小队,带领耶律浚这些人去见后方的大部队,至于如何安排他们这些人,那就不是他能管的了,至于他自己则率领着手下的骑兵继续飞奔前进,毕竟他之前的命令就是尽快的赶到上京城,虽然现在上京城失陷了,但是他希望可以赶到上京探听一下情况,为后面的大部分做好进攻的准备。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萧敌烈在送走了耶律浚这些人后,立刻加快速度赶往上京城,不过这时他也知道前方有一支金国骑兵正在追赶耶律浚这些人,因此他也让人做好了战斗准备,等到黄昏时分,终于与对面的金国骑兵遭遇,对方大概有三千人左右,只是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会遇到大宋骑兵,因此在两军遭遇之时,显得有些准备不足。

萧敌烈虽然年轻,但人小就是在军营里长大,对于骑兵的战术十分精通,他抓住金军准备不足的这个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对方,并且在冲锋之时先是两轮弓箭,最后一轮已经变成了手雷,金军虽然也以弓箭还击,但毕竟准备不足,反击也有些无力,根本没能对宋军造成什么影响,反倒是他们被宋军的弓箭和火器搞的队形大乱,再加上军队数量上又占着劣势,因此萧敌烈的一个冲锋,就把对方杀的大败,甚至连对方的主将也死于敌军之中。

骑兵的战术本来就是这样,一向都是速战速决,若是骑兵在与敌人交战时,被拖延的时间越长,对他们也就越不利,而骑兵与骑兵的正面对决中,一般只需要两三个冲锋就能决出胜负,特别是当一方占据着优势时,一般都是以碾压的姿态消灭对方。

金国骑兵败北,剩下的骑兵四散而逃,萧敌烈在后方追击了一阵,最后消灭了大半的金国骑兵,但还是有少部分逃跑了,不过他也懒得再追,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的赶到上京城,查明那边的情况。

休息了一晚之后,萧敌烈第二天一早再次命人赶路,虽然之前消灭金国骑兵耽搁了一段时间,不过到了下午时,他们终于还是赶到了上京城下,只是这时城外到处都是金军,他们刚一靠近,就遭到了金军的攻击,幸好他们也不是好惹的,不过在打败了几支金军之后,很快引来了金军的大股部队,这让他们不得不暂时退让,金军也似乎对宋军十分忌惮,好像是怕陷入宋军的圈套,所以也不敢追赶,所以萧敌烈在退出去十里之后,就暂时的安营扎寨,准备监视着金军的动向。

只不过让萧敌烈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到达上京城下的第二天,城外的金军忽然一下子消失了,这让他也十分的疑惑,当下派出探马靠近城墙打探情况,结果半天之后探马回来禀报,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的金军,城头上也是空荡荡的,似乎金军已经撤走了,只是奇怪的是城中也没有任何的动静,好像金军把城中的所有百姓都给迁走了一般?

听到探马的探望,萧敌烈也更加的惊讶,因为按照时间来说,金军占据上京城不过才三天时间,可是短短的三天内,绝对不可能把城中所有人都迁走,毕竟城中可是有着十多万人,想要全部迁走也是个大工程,没有十天半月绝对不可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