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页

随着萧敌烈的一声令下,所有骑兵开始整理队伍,并且抽出兵器做好战斗准备,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面探路的探马飞速赶来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前方发现一支辽国残军!”

“辽国残军?”萧敌烈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愣了一下,随即他就暗叫不好,当下急忙催动军队上前,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方从树林中穿过的道路上有一支军队飞奔而来,而当看到这支军队时,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探马说他们是残军了。

只见这支辽军的人数大概在两千左右,所有人都穿着辽军的服饰与铠甲,但是这些人却是狼狈无比,铠甲衣服大都是破破烂烂、歪歪斜斜,不少辽军手中的武器也丢弃了,本来应该代表身份的旗号却只剩下一根光棍,上面的旗子早就不知道跑到哪去了,而且这些辽军一个个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好像在被什么人追赶一般,显然他们是一支刚刚被敌人打败的辽军。

看到前方这支辽国残军,还没等萧敌烈开口,只见对方的军中就跑出一骑,马上一个辽国中年官员满脸惊喜的开口问道:“前方可是宋军?”

看到这个跑出来的辽国官员,萧敌烈却是一愣,因为对方竟然还是他的熟人,当下只见他策马上前拱手道:“不错,没想到竟然能够在这里见到萧林牙,萧某在这里有礼了!”

“你……你是小萧将军!”中年官员看到萧敌烈时也不禁惊讶地叫道,萧岩寿在军中的威望极高,一般人都习惯称他为萧老将军,而萧敌烈身为他的儿子,又颇有军事才干,因此认识萧敌烈的人都习惯称他为小萧将军,而这个说话的中年官员正是他们父子的熟人,官拜局都林牙的萧和尚。

“没想到萧林牙还认得萧某,不知萧林牙这是从哪里来,又要赶往哪里?”萧敌烈这时淡然一笑开口道,萧和尚是朝中少数不依附耶律乙辛的官员之一,与他父亲萧岩寿有些交情,以前他也曾经见过对方几次,所以这才能一眼认出来。

萧和尚看了看萧敌烈,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宋军,这时才终于想起来,萧敌烈好像早就投靠到了大宋那边,而且现在看起来对方在宋军中的地位还不低,竟然可以亲自率领这么多的骑兵,特别是这支宋军骑兵虽然没有做出进攻的姿态,但依然可以感觉到杀气腾腾,如同一只择人而食的猛虎一般,光是这股气势就足以让人感到胆寒。

不过现在可不是叙旧的时候,萧和尚确认了萧敌烈他们是宋军后,立刻露出狂喜的表情道:“小萧将军,我们刚刚从上京城逃出来,陛下也在我们军中,只是后方一支有一支女真骑兵在追杀我们,他们的人数比我们多,请小萧将军务必要保护陛下的安全!”

听到耶律浚也在这支残军之中,萧敌烈的脸色也不禁一沉,毕竟他父亲虽然不是直接死于耶律浚之手,但也与耶律浚有着脱不开的关系,所以他对耶律浚也是没有任何好感,不过他也能分清公私,知道耶律浚现在对大宋还有用,因此最后他沉着脸点了点头道:“萧林牙放心,既然你们已经向我大宋归降,那么也就是我大宋的子民,我身为宋将,自然也会保证你们的安全!”

“多谢小萧将军!”萧和尚也听出萧敌烈话中的不满之意,当下叹了口气向他道谢,对于萧岩寿的事,他也知道是辽国对不起他们父子,所以萧敌烈一怒之下投靠大宋,他也觉得情有可原,甚至后面军队中的耶律浚看到前方的宋将竟然是萧敌烈时,一时间竟然感觉没脸去见他,索性就呆在军中不出来,一切都交给萧和尚来处理。

这两天对于耶律浚来说,简直就像是经历了一场噩梦一般,那天晚上耶律余睹率军在城中作乱,不但杀死了自己最为依重的耶律乙辛,而且还打开城门放金军进城,等到他在萧和尚的提醒下反应过来,带着妃嫔和皇子们想要逃出皇宫时,却发现金军已经杀到皇宫外,并且开始攻打宫门,这让耶律浚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危急。

不过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汉将张琳竟然率军来救,说起来辽国军中不但有契丹人,但同样也有其它民族的人,其中汉族作为辽国数量最多的民族,自然有不少汉军汉将,只是辽国一向不善于处理民族间的问题,导致国内的民族矛盾尖锐,军中也同样如此,比如契丹将领就一向十分排挤汉将,而且辽国毕竟是个契丹人建立的国家,所以汉将在军中也很容易受到打压。

张琳正是汉将之中的佼佼者,曾经率领着手下的汉军营帮助辽国平定过多次叛乱,甚至之前耶律浚御驾亲征攻打黄龙府时,张琳正是其中的主要将领,可惜后来却因为耶律浚的原因导致战败,耶律浚是皇帝,他肯定不能背负战败的罪名,于是就需要有人顶罪,结果张琳因为是汉将,被其它契丹将领推出来顶了这个罪,幸好耶律浚知道张琳即有才能又忠心,所以仅仅是将他降职,后来金军杀来,张琳也进入上京城中防守。

张琳虽然受到冤枉,但他一向以辽国的忠臣自居,特别是对耶律浚更是忠心耿耿,说起来这其中还有一段渊源,因为当年张琳曾经在耶律仁先手下为将,其中有一次负责押送粮草,结果因为天降暴雨,卖到粮草受潮而无法食用,耶律仁先治军极严,一怒之下就要把张琳斩首,幸亏当时耶律浚也在军中,知道这件事后就制止了耶律仁先,从而救了张琳一命,这也使得张琳对耶律浚死心塌地,甚至在他看来,之前帮耶律浚顶了战败的罪名,也是尽一个臣子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