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壮汉,抬着吴直往前走,一边走一边喊:“香河大捷,登州营阵斩过万……”
就这么着,穿过一条一条的街道,在无数人的目送之下,吴直被抬到了皇城门口。
皇城之内,皇极殿,朱由检正在暴怒,大殿上跪下了一片文武官员。口沫横飞的朱由检,正在怒骂:“户部没银子,朕体恤,拨了内帑。可是你们怎么敢?怎么就敢?陈思华从两千里外走到京师,为了勤王,最后饿着肚子赶过来了,就这还救了良乡县城。你们这贪的不是朕的内帑,是在喝登州营将士的血。说,你们对的住谁?就这样,还有人有脸站出来,为那些狗东西求情,大明养士二百年,你们就这样回报?……”
骂着骂着,朱由检没了力气,一手扶着龙椅,弯着腰喘息。看着一群跪地的大臣,朱由检内心泛起的却是无尽的无奈。登州营还在饿着肚子打仗,每每想到这里,朱由检心如烈火。
一阵微风吹来,闷热的大殿内,带来一丝凉风,也带来了隐隐的喊声:“香河大捷!……”朱由检闻声,努力的竖起耳朵,想要抓住着飘忽的声音。目光中迸发出热烈,抬手指着大殿之外道:“来人,去看看,朕好像听到有人在喊什么。”
大臣们纷纷抬头,惊讶的回望。这时候户部尚书候徇站出来,举着笏板道:“陛下,臣也听到了,好像是阵斩过万。”又有一名大臣道:“陛下,臣听到了登州营。”
朝臣们一时间骚动了起来,纷纷回望。这时候朱由检也不管什么礼数了,期盼的看着大殿的门口。心里暗暗的祈祷:“陈思华,朕知道,你不会叫朕失望的,一定不会。”
第三百六十九章 给点什么赏赐?
几位大汉将军,以手为轿,抬着吴直一路往里,随行的小太监,一路跟着喊。声音越来越清晰,吴直被抬进大殿的时候,朱由检控制不住激动,走了下来。
“万岁爷,万岁爷,香河大捷,大捷,大捷啊!”一脸狼狈的吴直,跪在磕头,泣不成声。如果不是听他喊大捷,看这个惨状是大败呢。
“快把他扶起来,慢慢的说。”身为皇帝,自然不会亲自动手去扶起吴直,曹化淳和王承恩一起动手,给吴直扶起来,让他坐着说话,不料吴直却道:“奴婢不能坐,还是跪在说吧。”朱由检不明所以,点点头表示可以。
吴直这才道:“禀万岁爷,奴婢奉命去河南,一直跑到了南阳府,才见着陈总兵。奴婢把万岁爷的旨意说了,陈总兵当即就否了奴婢的意思。他跟奴婢讲,带着辎重全军北上速度太慢,等他赶到,建奴怕是已经跑了。当即决断,丢下一部分人马携带辎重缓缓北进,陈总兵亲率主力北上,奴婢听说在开封有一支登州营,抢了个差事去报信,到了开封,见到苏游击,他说部队北上不难,难的是粮饷不继。就这样,奴婢又跑了一趟登州,找到王参将,带着粮食和药子等军需物资走海路在登进登岸。等奴婢赶到登州营,才知晓陈总兵已经在香河打败了建奴,阵斩过万。奴婢不放心,亲自去战场瞧了一眼,那真是惨啊,尸体遍地,砍下的首级堆的跟山似得。赶上陈总兵没派人报信,奴婢又抢了这个差事,这才回到万岁爷的跟前。奴婢心里想啊,得赶紧的让万岁爷知道这个高兴的事情,这一路赶的急了点。”
建奴退了,大殿内一阵轻松的情绪,被人堵在家门口的感觉无疑很不爽。但是大殿内却没有太多的欢笑声,反倒是多了几分凝重的气息。随着吴直的讲述,朱由检脸上的表情先是轻松,随后是痛心,最后是喜悦和无奈的混杂。这些天,朱由检的情绪变化历程太复杂了。可谓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吴直,陈思华现在何处?”朱由检迫切的想知道,登州营在哪,陈燮在哪。这时候,大臣们也很想知道,陈燮在哪,大概没人希望他再次进京了。
“奴婢走的时候,陈总兵正率部往顺义去,说是要把建奴彻底的赶出关外。这都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难道京师没有消息?”吴直这话有点诛心了,这是要人命的一句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