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如此,辽东百姓的安危就拜托侯大人了!”张恪暗暗期盼着袁应泰能听他的建议,多撑一段时间。

侯恂在义州逗留了五天,把民夫青壮重新聚集起来,和张恪依依惜别,押运着粮草前往辽阳。

送走了侯恂,屈指一算,快到八月了,卓十三偷偷派人送来了消息,说是入夏以来,万历皇帝多次昏厥,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说起来当皇帝可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经验威望缺一不可,没有足够的历练别想掌控庞大的帝国。

就拿万历的爷爷嘉靖来说,炼丹修醮,荒唐程度不下于万历,朝中还有一个大奸臣严嵩,折腾得乌烟瘴气。但就是那样,还能平定东南倭乱。

万历亲政之后,也打赢了三大征,这就是国有长君的好处。平心而论,若是万历再多撑几年,野猪皮未必能占到便宜。

当然这些假设注定不会成立了,万历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接下来的光宗皇帝当了一个月就挂了。天启即位之后,辽东吃了几个惨败,但是好歹天启能重用魏忠贤,压制党争,到了天启后期,辽东局势已经转好了。

可是偏偏天启也是个短命的家伙,等到亡国之君崇祯上台,靠着清流治国,把名声不好却能办事的阉党摧毁,朝局彻底失控,大明也就走到了尽头。

梳理历史的脉络,张恪心里很清楚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必须抓紧时间培植力量,这也是他交好侯恂等人的原因。别忘了胆大包天的袁县令也快要登场了,要是没有足够实力,别说抗击老奴,恢复辽东,弄不好自己都会步毛文龙的后尘!

想到了这里。张恪顿时觉得再也不能等了。立刻下令,手下干将都被叫了过来。孙有光,李谦,镇抚单宏图三个人也参加了讨论。

“诸位,王青等人都伏诛了,义州空下了不少位置。本官不是吝啬的人,大家伙都有高升一步的机会。只是你们要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我们今天就商讨一下,该怎么恢复义州的元气?”

张恪问完之后,在场的众人全都低下了头。用心思索。他们都见识了张恪的强势,跟着这样一个老板,除了实打实的东西,别的都行不通!

王多闻率先说话了,“大人,卑职这几天询问了一下您在大清堡的所作所为。卑职总结起来,有三点:严法纪;兴屯田;练强兵。卑职以为义州也该如此,接着王青等人的死,换上一批听话的官员。把土地平分了,然后再多练兵,要不了一两年,义州就能焕然一新。”

王多闻说完之后。不少人频频点头,显然很赞同他的看法。

不过一直在张恪身旁的邓文通却微不可察的摇摇头。

邓文通的学识甚至超过张恪,当他把注意力放在账目之上,很快就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