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兵痞们被通红的河水吓得浑身发软,每次砍头,老百姓的欢呼就像是催命符,萦绕在耳边。他们第一次感到了心虚,做了那么多恶事,报应真的来了!

有人提泪横流,有人哭爹喊娘,有人大小便失禁……

知道太阳下山,砍头才彻底结束,五六十具尸体曝露在河边,触目惊心!提醒着每个人,这就是和参将大人作对的下场!

侥幸逃过一劫的兵痞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生不如死的待遇,当他们辛辛苦苦把粮食运到前线之后。又让他们继续做苦役,基本上都活生生累死!

“张大人,下官已经把平叛的折子拟好了,有什么疏漏,还请张大人指点!”

“哈哈哈,我哪指点文曲星的文章啊!”张恪笑道:“侯大人义州的事情算是结束了。你马上动身去辽阳,不知道侯大人如何看老奴呢?”

“土贼蛮匪,不值一提!”

侯恂满不在乎地笑道:“张大人,恕下官直言。老奴做大全都是因为辽东文武懈怠疏忽。倘若辽东上下能有张大人一半用心,只怕老奴早就被荡平了。如今袁应泰袁大人到了辽东,势必振衰起敝,要不了多久就能夺回失地。”

侯恂说的义正词严。其实这也代表了清流东林的看法。只是可惜他们的判断只对了一半,如果在十年前、二十年前,野猪皮或许真的不值一提。可是到了眼下,大势已成。想要扭转就困难了。

“侯大人,老奴经营几十年,手下铁骑数万。势力不容小觑。偏偏我大明军队糜烂,冒然出战,只怕会重蹈覆辙。你是袁经略看重的人,侯兄若是能向袁大人多说说,张某感激不尽。”

侯恂知道张恪见识不凡,顿时也忧心忡忡起来,难道辽东不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相反还是一个大火坑!

“张大人,您的吩咐下官自然领命,只是实不相瞒,朝中诸公都主张反击老奴。尤其是兵部户部,拖延下去,耗费钱粮军饷太多了,怕是袁大人也承受不住压力。”

说到底还要看京城的意思,或许只有连续惨败才能彻底打醒虚矫自大的明朝廷吧!

“侯大人,我这里有个方略,若是真想打,最好选择小打,集中几十倍的兵力,一鼓荡平。只要能不断胜利,对朝廷也算是有了交代,当务之急还是练兵为先。”

这已经是张恪绞尽脑汁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他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和侯恂掰开揉碎,反复讲解,侯恂当然不笨,很快就心悦诚服。

“张大人放心,下官一定向经略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