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走的是形式,大家能在邸报上看到的是,军机处和涉及到的各部,保举的人不少是皇帝的私人。比如帝师张莘和重新回京入中枢为军机大臣,当年贬到军台的一位辅政大臣重新回京,担了步军统领衙门的要职,两江总督和江南巡抚都换了张莘和的故旧与门生,而京里则有翰林徐鹤章等升任到六部,内务府重派出一个主事到江宁织造府之后,那个六品主事的位置就给了原先一名小吏李得文。
这场官场的大洗牌是皇帝与礼亲王博弈的结果。
据说一大箱子查抄出来的来往书信和账本因之付之一炬。而礼亲王写这些保奏的折子的时候有多咬牙切齿,只怕也可以想象出来。
昝宁去太后那里定省的时候,恰好看见眼圈红红的颖嫔一道站在众嫔妃里,见他进门,目光楚楚,直绕着皇帝而转。
太后说:“皇帝今日气色倒好。”
昝宁笑道:“是呢,秋冬进了补,好像是力气足些。”
哪壶不开提哪壶,惹得大家都在想:啊,这“进补”大概就是颖嫔献的方子吧?
太后脸色便开始不怡,冷冷地瞥了颖嫔一眼,仍是笑道:“你是少年人的身子,反而不宜用补药呢,有的药就怕明面上是补,暗地里却泄人元阳,最是伤身子不过。”
昝宁收了笑,看了皇后一眼,回话说:“皇额涅大概是听谁吹的风,哪有这种事?敬事房所记,儿子有多少‘泄元阳’的事?左不过儿子在慢慢调养自己个儿的身子骨,也没谁挡了谁的路之说。”
亚赛被指着脸批,皇后自然脸色难看起来,却也不宜出头,只心里暗暗想:好的,让你颖嫔能耐几天,让皇上护着你个狐媚子,但看还能护几日!
太后虽然三年前就把国政交给了亲政的皇帝,但大事小事,只要她觉得重要的,还是都要与闻的,问道:“这次江南的案子算是结了,几颗人头也算是给陈如惠报了仇了。听说你又改派了河运总督,是因为陈如惠的妻子上书说了他的遗念?”
“是。”皇帝在下首座位上抚膝道,“陈如惠有写家书的习惯,他的遗孀一封封全都收着。有好些信就写他在查赈时的见闻:江南富庶,但清江一带是黄患的重灾区,百姓遭灾往往因河道改流,上游春汛,也常和地方不注重‘养河’有关。赈可以赈一时,却不能赈一世,还是要治理黄河的下游,杜绝水患才是正理。”
见太后点头,他又说:“其实此前的匪患,亦是起自于河患,几年大水、天寒,黄河改道,淹了多少良田。百姓活不下去了,再遇上一群赃官,只能揭竿而起。现在一头清吏治,一头也得清水患,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儿子知道先帝和皇额涅都盼着中兴,儿子少不得一步步把事情踏踏实实办好。今年是太后五十整寿,除了天下供养之外,儿子把天下治好,也是给皇额涅的寿礼。”
太后显得很是高兴:“你有这份心就是好的。”
瞥了一眼颖嫔:“我老了,管不了你太多。说句老生常谈的话,你在后宫有宠也正常,但皇嗣要紧,还是要雨露均沾,也不能为人废了国法。”
昝宁假作不太听得明白,垂头应是。
太后看了看自己的两个侄女,在众嫔妃里实在是太不出众,心里也哀叹,也不能过分地拉郎配,只能说声“困了”,又说有皇后做的御带,叫丽妃帮着送到养心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