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场,便有两人以死相谏,触柱身亡。
这消息便传入了后廷之中。
孝高泽皇后亦是名门望族的出身,正宫娘娘岂有坐以待毙的道理?她当即传讯母家,联络朝中大臣,一起反对此事。
文武百官无人赞同,文臣在乾清门外跪了一地,武将在神武门外齐齐呼号。
此事最终竟闹至宫变的地步,信南王私下得了皇后懿旨,率兵进京“清君侧”,京城无有防备兵马不足,乱军涌入宫中,竟将王贤妃当场诛杀。
这一场大乱足足闹了两月有余,太宗皇帝最终是搬了另外两支亲王的救兵,方才平息。
王贤妃既死,自也当不成皇后了。太宗皇帝痛失爱宠,与孝高泽皇后几乎到了生死不容的地步。然而朝廷局势动荡不宁,废后的事只好不了了之。
但也因这场暴乱,局面分化,周朝最终有了今日之局。
往日教训历历在目,陆旻也是熟读通史的人,怎还会行出如此颠倒之事?
陆旻浅浅一笑,捡起一枚奶酥杏仁丢入口中,嚼了嚼笑道:“若华对史书典故倒很是精通。”
连他祖上太宗皇帝干的蠢事都搬出来了,就这么小瞧了他?若无十足把握,他怎会有所举动?
苏若华看他这样子,便晓得他是没有听进去,面色有些黯然,道了一句:“不敢。”
苏家是书香名门,高祖皇帝起事时,特特请了隐居于野的苏家公子苏遂出世襄助,为其麾下军师。苏遂为高祖皇帝一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方有了苏家后来的富贵。家学渊源,苏若华自三岁起便由兄姐带着识字,到了家中遭难时,已通读史书经典。这些事,她都是知道的。
陆旻看着她娟秀温婉的面庞,眸光迷醉,他说道:“你能有此念,正是皇后的合适人选,推辞什么?”
为避嫌,她总说自己不懂前朝事,然而后宫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人情事理也大多是通的,她能将后宫局势分析的头头是道,保着那个莽撞急躁的太妃平安至今,这份才干已是可见一斑了。即便不为了两人的情意,如今后宫中有如此资质的女子,能找出半个来么?
苏若华不言,陆旻越说越郑重,令她已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