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孙传庭带领剩余的五千将士,展开了冲锋。
骑兵冲锋的气势是惊人的,锐不可当。
刘之源率领的正白旗军士,两万多人,其中最为精锐的就是先头部队的五千骑兵,后面的大部队以步卒为主,面对骑兵的冲锋,有着一定的劣势,不过这种劣势,也是可以克服的,步卒的手里,主要的长矛,对付骑兵还是有效的,而且还有专门的弓箭手,射出弓箭,给予明军最大限度的杀伤。
可惜刘之源没有想到的是,明军的骑兵,居然也使用燧发枪。他们并非是一味的举着钢刀冲锋,而是在冲锋的过程之中,不断用燧发枪射出来子弹,这种使用燧发枪的形式,与骑兵骑马射箭是大致一样的。
燧发枪的威力很快显现出来了,甚至强于弓箭的发射。
排成方队冲锋的后金鞑子。前面的军士被燧发枪射中之后,纷纷倒下了,后面补充队伍的军士,甚至来不及完善方队。
步卒方队与骑兵接触的刹那,高下立刻显现出来了,大片大片的步卒倒下了,一些方队已经被冲散了,不能够继续集结起来了。
战局令刘之源目瞪口呆,这个时候。他想起了江宁营的骁勇了,他面对的不是一般的明军,而是屡次击败满八旗的江宁营。
刘之源还算是清醒的,如此的厮杀下去,不要说增援西平堡的将士,就是能够取得胜利,最终也难以有多少的将士活下来,增援是无稽之谈了。而且四面八方都是明军的骑兵,看这架势。不少于万人的规模,以步卒来迎战骑兵,这等于是找死,取胜的可能性是基本没有的。
刘之源很快下令撤退。
这个时候的撤退是组织有序的,江宁营发起冲锋的时间不长,大军尚未陷入到混乱之中。
将士很快开始收缩撤退。力争脱离战场。
令刘之源庆幸的是,明军没有死缠烂打,看见将士撤退了,也就退回去了。
孙传庭下达不要继续追击的命令,也是有些痛苦的。明明是江宁营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趁着这个时候,发起更大的冲锋,岂不是能够一口气拿下这一股的后金鞑子,但孙传庭很冷静,苏天成的嘱托他记得很清楚,自己的任务是守住阵地,不准后金鞑子突破,至于说是不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杀伤后金鞑子,剿灭后金鞑子的有生力量,那要根据战况来决定。
孙传庭能够看出来,后金鞑子是有战斗力的,先头部队因为不清楚情况,贸然发起了冲锋,所以损失是很大的,但后面的大军,没有太大的损失,两军厮杀在一起之后,可能陷入到苦战之中,而且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后金鞑子有可能舍弃一部分的军士,与江宁营将士缠斗,其余人趁机突破阵地,若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孙传庭的阻击战就彻底失败了。
不能够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孙传庭是牢牢记住这一点的,只要守住了阵地,就算不能够杀伤多少的后金鞑子,也算是圆满的完成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