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温体仁的评价,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说未尝献策,排斥打击异己,但也有不同的评论,比如说温体仁精明能干,廉洁自律,即使他的对手和敌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苏天成偏向于后一种看法,玩政治的人。不可能幼稚,诸如打击和排斥异己之类的事情。不可能不做,要是不做,那才奇怪了,而且对于东林党和复社,他的看法很不好,有些想法,日后有机会了,他还会和朱由检直接说到的。
但不管怎么评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温体仁不是能够扶危定倾的人才,也就是说,温体仁属于时献微益的人才,修修补补的是可以的,维持朝廷的正常运转,也是不错的。完全能够糊弄过去,但他不能够改变局势,不能够力挽狂澜。
包括周延儒,也不是能够扶危定倾的人才。
这不是他们本身的责任,这样的人才,几百年也难得出来一人。历史的局限总是存在的,能够站在历史巅峰的人,毕竟只有那么几个。
所以说,对于这一次皇上更换内阁首辅的举措,苏天成没有太多的诧异。反正情况都是差不多的,不会出现多大的改变。
江宁营的训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训练的重点,关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体能、作战配合、战术素养等方面的训练,二是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的工作,苏天成亲自拿在手里,他费尽心思,确定了江宁营的学习制度,也就是每天的训练之后,抽出来半个时辰的时间,进行思想总动员。
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教材,他苦思冥想,写下了不少的讲话,这些讲话,牵涉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方面,后几百年之后的思想教育形式,有些相似。
这类的洗脑,在苏天成看来,是绝对不能够少的,流寇之所以肆掠,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之所以能够招募到那么多的军士,不完全是农民没有饭吃了,快要饿死了,这里面的思想教育,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不管是画饼充饥,还是实实在在的承诺,思想教育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保家卫国,那就是军人的效忠。
有关个人思想解放、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等话题,在这里是绝对禁止的,这不是现在可以说的话题,更不能在军队中间,蔓延这样的思想。
苏天成认为,只有进行了这样的教育,才能够保证,在军队战败的时候,军魂犹在,不会有多少人投降,就算是处于绝境之下,也要誓死拼搏的。
至于是平时的大比武,那是经常举行的,大比武的胜出者,不仅仅可以得到物质上的奖励,还可以被军中的书记官记录下来,在江宁营存档,而且这个存下的档案,与来日的升迁,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短短一个月时间,经过苏天成亲自确定的训练计划,产生了极好的效果。
每天的学习讨论,进行的轰轰烈烈,十天一次的大比武,成为了江宁营将士最为看重的节日,他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展现自身的能力,军官希望自己所领导的营、旗、队获胜,军士希望自己能够在江宁营档案里面,留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