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爷不是很热情,他觉得家里已经有个当官的了,他去不去考也没什么用处。就算是考了个秀才,对家里的帮助也不大,可举人吧,怕是考到死都不考不上,何必费哪个功夫?
且就算考上了,没几年就去了,还不如让儿孙们好好努力,最合适。
唐爷爷便劝他:“好歹念过一场书,不去考一次,怎么对得起费过的功夫?要是差得不多了,用点功,考个秀才岂不是好?”
唐三爷笑了,也同意了,就用心的准备起来。
不用为生计发愁,家里无大事,去不去其实都没有什么。
唐二叔知道能去长安的书院念很是高兴,家里想着要是他考不进去,就去找应县令,听说他与一个书院的山长有些关系。
结果,唐二叔争气,竟然自己考进去了。
唐二叔要去长安,唐二婶在县里没有给唐二姐相看到合适的人家,干脆想着去长安那里看看,能将唐二姐嫁到那边去也好,和唐大姐还能相互照应着。
然后,他们的儿女要带着,唐二婆就这一个儿子,不想分开,怂恿唐二爷跟着一起去,唐二爷就使势答应了下来。
本来嘛,唐二婶是要带着唐大哥一家的,她就算是后娘,也是个婆婆,没有媳妇有孕她不照顾的道理。
唐二婆想着一起去了也好,有她照看着方便,不过唐二叔没同意,说等先过去安定下来再说,让先在家里住着。
于是,除了唐大哥夫妻两,唐二爷这一家便全住去了长安城一个书院旁。
不过,去住了两个月以后,彻底的见识了长安的繁华,唐二叔就写信,叫唐大哥也去长安。
一方面长长见识,一方面他能指导着学习,不行的话还能请这边的夫子教一教。
唐爷爷接到信后,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样本来也没有错,只是侄孙媳妇还有着身孕,他弟一大家子都去了长安,把侄孙媳妇一个有身孕的留在家里真的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