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后继续教《孝经》,正月底就教完了。

《孝经》成书于先秦,一般认为是曾子所做。

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纪孝行章第十,五刑章第十一,后有广要道章、广至德章、广扬名章、谏诤章、感应章、事君章、丧亲章,共十八章。

听起来很多,其实大多一章就一百来字,有的几十字,全书加起来一千九百多字,唐瑾已经背的很熟了。

不过他要背的可不止只《孝经》,还有解释和章句啊。

章句,就是离章辩句,用唐老爷子的话来说,章句就是分析文章章节句读的意思,让唐瑾,章句就是分章分段和语句停顿嘛!

要唐瑾说,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就是麻烦,要是以前有标点符号那该多好啊!

唐老爷子之所以教的时间长,一个是教家里的女性长辈背诵,二一个是教他们识字,一起进行才慢。

唐家人口多,唐老爷子不可能每个人都给笔墨纸砚。

纸不好弄,直接在去年夏天和了黄泥,放模子里弄成薄薄一块,打瓷实拿出来晒干,看着也是灰白色,可以在上边写字,写完还能拿刀刮掉上边一层的继续写。这个考验功力,刚开始刮不好就会凹凸不平,不好写,不过熟悉起来也快。

墨好说,全村走一遍,帮大家铲锅墨,把锅墨收集起来,和了水,就能当墨用。不过这个考验和墨的功底,水多了写上去染开看不清,少了墨太干也浪费,开始不好把握。

砚台?除了唐老爷子,只有唐瑾一个人有。唐老爷子教完九九口决表说谁第一个背会奖给谁,当天下午教了,第二天唐瑾就背过了,让唐家人从上到小从老到少一片吃惊。

别说唐瑾不要脸欺负小孩子,没办法,唐老爷子先一天晚上就考过他,想要让他赢了,后门开的理所当然。

其它人没有砚台也没那么多的闲碗和杯子让他们用,用的是鸡蛋壳。

吃鸡蛋时只打顶部一点不弄碎,和点软泥,在鸡蛋壳四周一抹,底下四周弄平,好了,砚台好了,反正又不用磨墨,刚好!

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家一起行动,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家人的感情,还做了课外活动动了手。唐瑾佩服唐老爷子的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