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笔吧,谁把三百千全背完了,就奖一只笔,这个背完,指的是不打恰不停顿。教了这么长时间,孩子们都背过了。
女性长辈里就只有唐二婶背完了,其他人背是背过了,却总是忘记,这一篇忘了这里,那一篇忘了那里,反正都没有得到奖励。
最后,唐老爷子开了特例奖励了三个儿媳妇一人一支,理由是她们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很辛苦。这听得三人非常激动,很有成就感,也听得唐家的儿孙们都很感恩母亲。
唐家三位叔叔原本就有笔,剩下没笔的唐三婶唐四婶觉得面上无光,下了狠劲儿的背,也终于在二月里背过了。
四月里唐四婶如愿生了个儿子,唐老爷子很高兴。
唐家在唐瑾这一代有点阴盛阳衰,生唐瑾之前有三个男娃,女娃却足足九个。虽说是唐瑾的姐姐就贡献了一半的数量,不过自从唐瑾出生家里连生两个男娃,让唐老爷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兆头,心下欢喜极了。
如今唐瑾已经快两岁了,也跟着一起握笔写字,不过他的字就难看多了。但再难看,都比小萝卜头们写的好。
这个时候唐瑾就极为后悔,怎么上小学时写毛笔字时应付差事不好好写呢?捉毛笔都是圆珠笔的姿势,老师也是的,不管学生耍滑,要是严厉一点,总比现在强多了!
在科举上,写的一手好字特别重要。若是两个人一起考试,考卷答的差不多,教官肯定选字写的好的那个人啊!甚至于就算考卷差上一点点,教官欣赏你的字了都能取你中!
唐老爷子虽然心急,看唐瑾用功倒是劝着他少写一些,免得歪了指头。唐瑾想着以前小学时用圆珠笔经常把食指指肚都压成三角形,想着他人小骨头还是软的,还真不能太用功,不然长大后手指是个歪的多难看,只能每天少写,握笔用力轻一点。
《孝经》学完,就开始念四书五经了。
唐瑾正式念的第一本科举书,就是《大学》。
拿到书之后,唐瑾有些吃惊。原本看书房里的《大学章句》不薄,还以为大学有多难学,其实,他数了,全《大学》不过一千七百五十三个字!比《孝经》字数还少。
然后才知道,那么厚是因为里边有“名家赏析”,加起来才厚。
这么少一下子把唐瑾心理上的那一点点对于科举的畏惧给击散了,愉快的学习起来。
唐老爷子人老觉少,起的早,唐瑾也跟着起的早,他每天的做息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