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田蓝他们没存心偷听人家打电话,却也被塞了一耳朵,晓得了老头老太太的打算。

她在心中点头,这是好事儿。

升米恩斗米仇,其实父母和儿女之间也免不了如此。一味给予却不索取的爱,永远不会被珍惜。人要付出,才会意识到那是宝藏。

吴师傅打完电话后,才扭过头看老婆,十分轻蔑的口吻:“当然,你要是怕儿子儿媳妇不高兴,你也可以把钱寄回去给他们花。我不怕,老子是当家作主的人,老子才不看他们的脸色过日子。”

陈立恒目瞪口呆,虽然同为男人,但他真不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非得压自己老婆一头,真是好日子不想过,存心给自己捣乱。

到时候,你连房门都进不了你就知道日子有多难过了。

他都忍不住在心里支持吴秀芳她妈给这老头点好瞧的。

最起码的,从今天开始,坚决不给他洗衣服。

又不是没长胳膊没长手,干嘛不能自己洗呀?

吴母还不知道自己居然多了个支持者,自以为孤军奋战,也坚决输人不输阵:“呵!不晓得是哪个讨好。儿媳妇喊一声爸,那个笑的哟,眼睛都看不到,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谁恶心了?也不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笑的嘴巴都合不上了。”

老天爷哎!这样互相拆台的老两口,居然到今天还凑合着往下过,大概只能说明这时代的人很能忍,不到迫不得已坚决不会一拍两散。

田蓝生怕他俩再吵下去又要起妖蛾子,赶紧说重点:“别吵了,别吵了,说说看,这个拖拉机都需要哪些零部件?又都能从哪些地方购买?咱们尽量在一个地方买,好歹少跑些路。”

虽然在为人父为人夫这件事上,吴师傅连合格两个字都勉强,但作为产业工人,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优秀。

拖拉机身上的零部件,他门儿清。哪家厂的货物美价廉,哪家厂的零件次品多,他心里都有一本账。

“这几个去金星厂买,虽然不便宜,但他家的货扎实,特别耐用。这几个去朝阳县买,他们那个厂也是五小工业,10年前响应号召建的。不过他们厂的领导留过洋,手上有真功夫,下放过去的,技术也没话说。”

一辆拖拉机有上千个零部件,他愣是分门别类,找三家工厂就能把东西买全。

众人摩拳擦掌,谁都不愿意耽误时间。

陈立恒当即提要求:“那我们现在动身吧,跟人家谈好了,也好请人早点发货。”

革委会主任在边上连连点头:“对对对,春风一天比一天暖,有拖拉机耕地开荒,咱们也能早点把庄稼种下去。早种早收获,大家也能早点过上好日子嘛!”

开过年来,他去县里开完会回来,他就意气风发,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

别的他们没有,最基本的,能多养猪吧。猪养多了,还怕社员们过不上好日子吗?怎么可能,顿顿有肉吃,那就是公产主义的好日子。

周围人都太热情了,吴师傅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就被陈立恒推着上了拖拉机,一车斗的豆腐渣一块儿回赵家沟。

是的,就是豆腐渣。

拖拉机都开出来了,怎么能开空车呢?必须得物尽其用,把公社供销社和食堂磨出来的豆渣也一并拖回去,好做霉豆渣呀。

吴师傅都要疯掉了,他就没见过这么物尽其用的人。

当然,等他回到赵家沟,被迫跟着运糖运菜的货车一块儿去县城的时候,他只能感激好歹车里没装猪。

田蓝没和他们一块儿去,她得张罗农机维修站的筹备工作。

房子是现成的,公社的大会堂,以前开批.斗大会时用的。后来不流行搞批.斗了,大会堂就变成了搞文艺汇演的地方。平常空着,每年六一儿童节之类的活动才会用上。

现在公社可管不了儿童节,先找个地方让维修站的牌子挂起来才是真的。

吴母跟着田蓝一块参观大礼堂,难得夸奖了一句:“这地方真宽敞。”

屋子又高又大,里面宽宽阔阔的,是个现成的车间。最难得的是,作为大礼堂,它里面居然没有桌椅板凳。

革委会主任在旁边讪笑:“甭提了,本来是要做的。结果正好碰上知青下放,没木头盖房子,他们连棺材板都扒了。公社没办法,只好把木头给他们先用。到现在,小学生过来开文艺汇演,都要自己带着小板凳。”

田蓝一时间羞愧,替原身对不起祖国花朵。可转念一想,比起看戏的时候没板凳坐,显然是他们知青没床睡觉没门板挡风更可怕。

所以,小花朵们,你们就忍忍吧。谁还没青葱过呢。

大家看完新车间,感觉也不需要特别收拾,只要重新粉刷遍白石灰就行。这样能够亮堂些,到时候方便工人干活。

田蓝又追着问吴母什么样的学徒适合培养成工人。

吴母又紧张又激动又得意,她没想到老头子的徒弟还要她来挑选。看那老狗还能不能在她面前耀武扬威?

“也没啥标准,重点就是人要细心,能耐得下性子,多聪明倒不需要。有的人就是小聪明,自我感觉特别好。嫌弃做工人不气派,干活的时候三心两意,一心想着下班就出去玩。这种人肯定不行,干什么事都不行。”

田蓝点头,笑着邀请:“那阿姨你得给我们掌掌眼。我们打算把公社所有的高中毕业生,今年不打算参加高考的人都拉过来参加考核。通过的人,就到农机站来上班。谁是好工人的料子,您见多识广,您看了才算。”

革委会主任跟着点头:“就是,我相信,由我们吴夫人把关,我们肯定能够找出最好的工人。”

田蓝又加了一句:“那当然,我们王会计师傅的眼睛那叫火眼金睛。她挑出来的工人,保准吴师傅都挑不出来错。”

吴母看了她一眼,在心里哼了一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她才不屑在这种事上做手脚,她还没蠢到直接给那老狗送把柄。

田蓝又笑眯眯的:“王会计,你也得给自己挑徒弟呀,多培养几个会计人才,将来可要派上大用场呢。”

吴母突然心慌:“哪里需要这么多财会?又没那么多厂子。”

一个农机站,所以要十个八个甚至几十个工人,但财务才能要几个人?

亏了,这回跟老头子比,她又白白吃了大亏。

田蓝惊讶不已:“怎么可能不要人,我们的糖厂、酒厂还有农场,后面都要财务的。如果账都算不清,还怎么发展?”

革委会主任在旁边差点没咳死自己。他以为以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已经深谙画大饼之道。

结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看看人家知青,张嘴就来。

不过是小小的作坊而已,到了她嘴里,就变成工厂了。

田蓝煞有介事,还在规划蓝图:“酿酒制糖这种事,单靠一个赵家沟知青点怎么够?起码整个公社都要动起来,这样才能增加产能。我们还要建淀粉厂,专门从农作物秸秆里提取淀粉,这又要一整套班子。”

革委会主任感觉好晕啊。

这位会计有没有被打动,他不知道。他自己的小心脏在扑通扑通直跳。

天哪!如果他们向阳公社能有三五个工厂,全体社员集体投入到劳动中去,那是多么辉煌的场面?

其他的不说,大家在家里就能熬糖啊。熬好的糖稀再统一卖到县里去,那可是一大笔钱。

他看着田蓝的眼神充满了热切,都忘了自己先前说过的不应该先跳过大队这话。废话,在真金白银面前,在能惠及全公社社员面前,这种细枝末节谁还关心啊?

糖会嫌多吗?糖永远不嫌多。他们整个公社都动起来,也满足不了全国人民的需要。如果县里消化不掉,那就完全市卖。如果全市都不够,省里也没问题呀。

吃糖,甜滋滋地吃糖,多好啊。

革委会主任两手一拍,当即下了决定:“对,我们就是要发展,就是要壮大,到时候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缺。王会计,您可得好好培养。”

王会计被他俩左右夹击,你一言我一语说的,也跟着忍不住热血沸腾起来。

得,她又不比老头动作慢,老头能立刻动起来,她也同样不需要休息。

平时都不等吃中午饭,王会计就积极要求赶紧开始招工。

这时代的农村条件落后,却也有自己的方便之处。有什么事,公社大喇叭一喊,直接通到各个大队,大家伙儿就都听到了。

赶紧的,年轻的社员同志们,还没高考就落榜的中学毕业生们,放下你们手上的事,立刻到公社来,参加招工考核。

考上了,以后你们的人生可是要迈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了。

田蓝没看出来,王会计还是个急性子。

通知发出去,她就不停地念叨:“怎么还不来?怎么一点也不上心?”

田蓝劝她耐心地等等,走路也需要时间。

可她还是耐不住,不停地来回踱步,眼睛不时暼向外面。

还是革委会主任看不下去,主动招呼她们先吃饭:“估计会来上百号人呢,到时候考核可得花时间。吃饭吧,吃饱了饭,大家才有力气干活。”

在公社吃饭,主任没要他们的粮票。

现在向阳公社的粮食产量比十年前增长的不少,眼下除了小麦面粉之外,一般的主食,公社食堂都未必会收粮票,最多价钱比外面贵些。

吴秀芳也过来吃饭,同样是加了不少糖的玉米窝窝头和高粱发糕以及酸菜汤。

她吃饭的时候听到她妈说这里的青年不积极,她就直接怼回头:“你当这里是省城啊?一个大队都没一辆拖拉机。大家要靠两条腿走十几二十里地才能来公社。”

王会计被噎到了,眼睛一眨,又理直气壮:“所以才要动作快点,早点把人培养出来,早点投入生产,才能早点生产出拖拉机,这样他们不就有车坐了吗?”

吴秀芳震惊了,她妈现在积极性很高啊。

是谁当初一天都不想留在乡下的?

得,赶紧通知她那宝贝弟弟把她爹妈的衣服都寄过来吧。

看到她妈短时间内都不想返回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