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迁都洛阳

官家迁入洛阳宫后,朝中文武大臣亦得按官秩分配府邸和房舍。分配楼店务说明了这些府邸和房舍专为京官设置,只要在京中任职便可免费居住,但卸任后须得腾空屋宇给下任官员。

京城米贵,居之不易,一向是中下层官员的难言之苦。这等分房福利于富贵之臣不显,可常年租屋居住的中下层官员,哪个不称皇恩浩荡。为京官安排公屋,解决了他们迁都的后顾之忧,再有反对者也是回天乏力。

待随行人员安置妥当,官家果然正式下旨迁都洛阳,令留在汴京城的各部着手准备迁都之事。而朝中有零星反对者,也淹没在了高兴于福利分房的官员欢呼中。

击退金兀术部,从辽人手中赎回燕云十六州,赵昉展现了他的雄心,干脆利落的迁都露出了他不同于官家的霸道一面。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有人当官是为了功名利禄,但也有人心有大志,或为民请命,或为辅佐明君,以成就一番功业,名垂千古。

有人害怕赵昉的霸道和强势,也有人乐见大宋出一位雄主。君不见官家对太子诸事都是赞不绝口,官家仁善却不表示他不喜欢功绩。官家乐见爱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哪里需要旁人来杞人忧天。

迁都事定后,官家按照新政官衙配置为燕云十六州重新设立衙门,重新任命十六州知府和通判。再于檀州立北衙,封萧远山为镇北侯,处置与契丹族相关事物,领一路以契丹人为主的新军镇守檀州防卫金人和蒙古。

同时,以韩琦、包拯等中青派官员为使巡视燕云十六州,召各州道举人入洛阳,与国子监学子由禁军护送北上十六州,下降各州县宣传国策。承诺自今往后,凡十六州百姓,不拘汉人、契丹人、蒙古人亦或是金人具为大宋百姓,平等享受大宋的权利与义务。

大宋直接用契丹人,且是出身契丹后族的萧远山主持与契丹相关事物,防卫金国和蒙古,让辽帝对这位盟友越发放心——若非宋人诚心结盟,岂敢用辽人为官甚至领兵?

面对气势正盛的蒙古人,辽帝便加大了与大宋的合作。在大宋赎回十六州后,答应了大宋再开榷场的建议,通过榷场向大宋朝廷购得了食盐等战略物资,同时向大宋定制制式兵器,追加购买火药。

通过与辽国的交易,宋军进一步汰换了军中战马。军中汰换下来的马匹流入民间,以作运输之用,促进了各州道商贸往来。

与辽国的牛羊等牲畜的交易则丰富了百姓的衣食住行,羊毛织物一出现便风靡北地。往昔极少有机会在餐桌上看到肉食的百姓,得益与商贸的繁荣,有更多工作机会,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肉食进入百姓餐桌的次数变得频繁,这些往昔极少吃肉的百姓一旦开始增加肉食的摄入,数年内让体质就能实现质变。

借着收复夏州,清洗西南,赎回燕云十六州,朝廷彻底解决了“冗兵,冗官”的弊端,仿佛一个胖子减去了半身赘肉,变得清爽起来。各州道官员减少后,朝廷诸事不仅没有耽搁,效率反而更高了。

军队亦实现去芜存菁,汰换装备,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其后,与金兵几次交锋虽说不是百战百胜,但也是胜多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