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迁都洛阳

若大宋以千万贯赎回这些州,辽国不仅可以将兵力回防专心对付蒙古人,还能够从大宋得到军备,伺机夺回失地。

辽帝斟酌后同意了赵昉赎买燕云各州的要求,但他亦要求大宋提供的战备物资,必须包括火药,且大宋得到燕云十六州后,要负责从侧面牵制金国和蒙古。

不说刚结下新仇的金国,赵昉亦不愿坐视蒙古壮大,养虎为患。牵制金国与蒙古于大宋并无害处,但赵昉也不会轻易松口。

双方经过数轮谈判后,辽帝以取消岁币为条件让赵昉松口答应了为辽国提供火药。协议中详细议定了一千万贯兑换的物资名录和数目。大宋只向辽国提供火药,但不包括火器,战备物资将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地点分阶段交付。

按照协议,大宋朝廷会调送物资前赴交接之地,当地辽军收到物资后交出防守之地,退回辽国。为了稳定燕云十六州,赵昉向辽帝请求派遣萧远山到大宋为官,负责管理留在燕云十六州的辽人。此事于辽国有利无害,辽帝欣然同意。

为表示诚意,赵昉将火药放进了第一批交付物资。有了火药,辽国终于稍稍止住了败势。见识到了火药的好处,辽帝加速了双方的交接速度。朝廷趁着双方交接,不断调整边防,增兵燕云十六州,对蒙古和金形成防御态势。

太/祖初平诸伪国,得其帑藏金帛,以别库储之,曰“封桩库”,本以待经营契丹也。其后三司岁终所用,常赋有余,亦并归之【注2】。此言是说太/祖初立“封桩库”就是为了防备契丹,而赎回燕云十六州亦是先代君王之愿。

如今赵昉兵不血刃,以钱物赎燕云十六州,即便是主和派亦无法反对,还要称赞太子殿下尊先祖遗训。

至于一千万贯的财物,买的不仅是燕云十六州,还有大宋北方的太平。辽国与大宋本就是盟友,辽国败落,大宋会直面结盟的金国和蒙古。用财物支持辽国,可以减轻大宋的边防压力,乃是一举两得。

次年春,太子赵昉以赴洛阳赏牡丹,巡使燕云十六州为由奉圣驾至洛阳。

圣驾抵达西京,随驾文武百官才发现洛阳宫已修缮一新。相较于东京夜里能够听到樊楼歌声的逼仄皇宫,疏阔雄伟的洛阳宫堪称豪华。可若朝臣以奢靡进谏,宫中摆设虽在规制之内,却不见奢靡。这处处合心意的洛阳宫,官家十分欣然。

不仅如此,洛阳宫附近的官衙和府邸都修缮完毕,有些地方更是推倒重建。户部每年拨来修缮的款项显然无法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众人立即意识到这是太子殿下的手笔。

太子府和神仙会掌握了许多秘方,又有富商大贾为神仙会所拉拢。只有同时拥有诸多致富手段和神仙会支持的太子殿下才能不用户部拨款完成这样大的工程。有聪明的官员一看这阵仗就明白官家和太子要迁都洛阳。

朝中的大臣,哪些知情那些不知情谁也不知道。但这么大的工程,太子绝不敢瞒着官家。且看官家答应巡视西京,且看到洛阳宫后如此愉悦,便也知是知情人了。否则太子瞒着官家准备迁都一事,即便官家再宠爱太子也不可能全然不介意。

太子早就知道在朝中提出迁都会有重重阻碍,就干脆提也不提,只暗中将准备工作都做完了。想到刚刚收回的燕云十六州,文武百官立即明白太子对迁都经略北方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