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孙因光幕所显的未来削藩之措施过为酷烈而被废,这毕竟不影响他现在的名声。
和废太孙、如今的郑王祁元詝相比,赵王世子祁元询除了因为光幕,让他在文人之间有了存在感外,从前的存在感真的不能和太孙比。
这也就意味着,他没有足够亮眼的事迹。
天子考校子孙的事,在没有示意的情况下,也不是寻常人能知晓的,谁能知道诸皇孙中,赵王世子还是其中翘楚呢?
不过这没关系。
天子一旦开始为子孙考虑,做得可都是十分到位的。
当年为了懿文太子好掌权,朝堂上可不知没了多少桀骜不驯、或者对太子施加的影响力过高的元从功勋或文人大儒呢!
天子开始将祁元询带在身边教导,赵王世子聪慧又不失仁厚的形象,很快就在官宦眼里塑造起来。
与此同时,天子欲重启迁都之事,新都选址很可能是在北平的消息,也渐渐地传开来。
京师应天府,本朝开国之时,原为南京,赵宋与大夏都城之一开封府则为北京。
后北京开封府因地形不利防守被罢,南京应天府改为京师。
然而,天子一直想要再立都城,从诸多前朝旧事来看,都城立于南方,不利国朝,是以天子一直欲以北方一城为京师。
懿文太子在时,天子还特意命他考察过古朝名都长安与洛阳,欲从其中择一建都。
长安原本已被选为新都之所在,开建之初,懿文太子便骤然薨逝,天子迁都的想法便搁置了下来。
可是如今,天子又要重选新都,还是北平府,这个节骨眼上,很难让人不把这件事与赵王、与储位联系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我错误地估计了情节的发展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