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需要刚柔并济,国朝初立,他已经用刚猛治国了,那么继任之人,便需施以仁政。
懿文太子、太孙祁元詝,他们都是以仁柔闻名,足见宣武帝对继承人的培养标准。
赵王虽然不行,赵王世子自幼在宣武帝身边长大,生性沉静、为人仁厚,天子觉得,这个孙子是可以尽心培养的。
宣武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二,诸王归国就藩。
天子以诸王世子、年长郡王久离封藩,与父母相别日久,未能承欢膝下,诏令诸皇孙亦归藩。
诸皇孙入京读书进学之事,待日后天子发明旨再议。
唯有赵王世子,以天子深为喜爱的缘故,暂留京城。
天子给出的说法,是要待他为赵王世子纳取世子妃后,再议归藩之事。
可是诸皇子、皇孙择妃,分明是八月的时候有大臣上疏、天子下旨开始统一选办的,中间又出了废储一事,采选进度一度停滞。
赵王世子还未纳娶世子妃,可是其他的皇子皇孙不也一样?
天子此言,不过是为赵王世子留京找个理由罢了。
士人们都不敢议论天子的这个决定。
光幕异象在头顶,他们又不是眼瞎,太孙被废后,诸王归藩、世子并一众郡王皆归京,看样子,赵王为储一事,怕是十拿九稳了。
只是从前天子大力培养懿文太子,天下间,有数位儒学大宗师曾教导过这位太子,凭借着这一丝香火情,东宫一系在文人间的地位很崇高。
太子未参政时,也不是没有皇子与太子一同进学听讲过,可是能得大儒教导、得大儒尽心谋划的,也就只有懿文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