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

李治虽然高兴着,但李初提醒得他很对,“过犹不及,倒是我只想平定边境,全然忘了将士们都是思念家乡的人。”

“父亲不如下一道诏书,令所有在外征战的将士,战事若定,许他们轮流归家探亲。”西域的战事没平,但可以给他们画一个大饼,让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吃。

人为了回家可以做出很多事,所以要给希望。

武媚娘看了李初一眼,李初懂的远超她的想像。

“陛下,初儿提议得甚好,将士出生入死皆为保家卫国,国得卫,该让他们回去看看他们的小家了。”武媚娘认同李初的提议。

“至于让将士归乡的事,可以让各位将军心里有数,如家中是独子,或是一家子弟都在军中的,可让他们之中的一个归家养老。”武媚娘思量一会儿补充,说得条条是道,通情达理得李初眼睛发亮地盯着武媚娘看。

武媚娘出着主意,注意到李初的目光亮闪闪的盯着她,颇是不解地问道:“初儿怎么了?”

李初答道:“母亲心怀百姓,孩儿是高兴,佩服。”

又在给武媚娘灌迷汤了,别说李初了,就是群里的太后们何尝不是听说到武媚娘的一波操作都连连叫好,莫怪武媚娘能当上皇帝,看看人家多会收拢人心。

武媚娘瞥过李初一眼,“初儿也不差,敢在你父亲高兴的时候泼你父亲的冷水,我都不敢。”

“正好听到若是不说,转头要是忙忘了,想提都没机会。”李初不是胆子大得没边了,而是怕事后自己把这件重要的事给忘记,只好先说了。

李治冲李初招手道:“只是看这么一点奏折你便知道边境将士的情况,不易。”

感叹的不易,李初点头地道:“还好还好,孩儿时常听多你和母亲闲谈间的话,前后串连,大致是心里有数的。大唐久经战事,若是可以还是能不战就不战。”

武媚娘已经嗔怪一声地道:“又说傻话了吧,谁不愿意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百姓和睦,只是他国见我大唐繁华,想抢我大唐百姓的粮,更要夺我百姓的,不战何如?”

李初一叹,“若无国而无家,朝廷亦是莫可奈何。但,若只是试探一战,将之抵于境外即可,不宜长途征战,不说战事如何,水土不服而亡之将士几何,父亲心中有数?人,谁的人都是死一个少一个,大唐的百姓,他们的命都重要。”

“若无百姓则无国,想抢我们大唐的人,那么多的他国之人到我们大唐定居,方有大唐今日长安的繁荣,人为国之本,不能忘,不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