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自登基以来,一直引边境各族入大魏,许多人都说不明白为什么朕要如此提携异族。朕以为,与人交好,该是不论那是什么人。匈奴鲜卑之人与我们大魏人有什么不一样?难道他们与我们不是一般都靠自己的双手,能力,只为让自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饱读诗书者,必知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匈奴也罢、鲜卑也好,他们选择入大魏耕种行商,守大魏之法,与大家一道齐心协力为大魏出力,想要成为我们大魏的人,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他们。难道他们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
“我鲜卑族人凡入大魏者,皆守大魏之法,与大魏百姓一样凭自己的双手劳动争一口饭吃,我敢说,我们鲜卑一族一心与大魏交好,绝无攻魏之心。”苴罗侯听到曹盼的话,激动得也连忙表态,显露了自己,还有他们鲜卑族人,一心要跟大魏交好的心意。
曹盼看了苴罗侯一眼,继续朝着这四下的百姓轻声地道:“非我族类,必有异心的话,朕不希望再听到。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好人和坏人,那并非由种族而定。大魏地大物广,能纳万物,为何就容不下同样想安居乐业的人?为善者纳善,为恶者而除之。大魏以善心容异族之人,若是他们做了对不起我们大魏事,再将他们除之赶之,谁可指谪?仁至方可义尽。先贤大义之言,吾辈不当习之,记之,用之?”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陛下教诲,吾等必铭记于心,永不敢忘。”那一个个身着青襟的士人们纷纷起身,朝着曹盼作一揖,显然受教了。
曹盼摆摆手道:“将来的天下总是你们的,大魏会变成什么样子,全在你们的手中掌握。”
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侧头问了崔申,“查实了?”
“是。”崔申回答,人都已经捉住了,曹盼道:“适才多亏诸位配合,人已经拿下了,大家都散了吧。”
让百姓都散了去,她便也要回宫了,与曹恒对视一眼,“回宫。”
曹恒点了点头,“母皇这边走。”
在前与曹盼引路,曹盼深以为自己就是个操劳的命,难得出来一回想要放松一下,事就找上门来了。
这回的事更是牵连甚广,曹盼与曹恒带着鲜卑苴罗侯一行回了洛阳宫,曹盼道:“你去问,问了来禀我。”
“诺。”曹恒不用曹盼指名道姓也知道曹盼说的是她,曹盼自引北方各族入大魏以来,各族与大魏的事从来不少,但是却没有像这一回闹得那么大。
匈奴兵出鲜卑,鲜卑的苴罗侯入洛阳求救,事情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大魏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这件事就不简单了。
另外还有丹阳。匈奴出兵鲜卑,目的无非是要吞并鲜卑,丹阳对匈奴的事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曹盼今日的反应可知,曹盼是不清楚此事的。
虽说匈奴出兵鲜卑的事并非一定要跟大魏打招呼,然而这么多年来,北方各部的关系都是大魏为主,各部为次,要吞鲜卑,匈奴却不与大魏打个招呼,怎么听起来都不太对劲。
曹恒脑子过了几种猜测,此时此刻面对苴罗侯,曹恒问道:“不知苴罗侯能否告知,匈奴是何时出兵攻打鲜卑?鲜卑如今又是何情形?苴罗侯又是从哪里入来的洛阳,为何观苴罗侯的模样,似是被人一路追杀入的洛阳?”
苴罗侯被曹恒一连串的发问舔了舔干涩的唇,“公主殿下能否给我一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