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待见到杨家兄妹后,赵嬷嬷点了点头。哥儿进退有度,姐儿温柔知礼。

赵嬷嬷问了几句,带了一干人走了,走前还叮嘱陈氏,有什么困难尽管去莫府找她,杨捕头拼死救下莫大人,莫府全家都是知恩的。

第23章 去莫家世简蹭饭

回去的路上,与赵嬷嬷同来的一个管事媳妇向赵嬷嬷说道:“我去打听过了,这杨家哥儿年纪虽小,却很有些担当,知道护着寡母。头先在一家私塾读书,听说是个会读书的,时常得先生夸赞,杨家原想让他走科举的。这下杨捕头没了,怕是要出来挣口饭吃养活寡母妹妹了。”

赵嬷嬷回家后,如实向莫太太回禀了。

莫太太想了想,唤来了莫二爷,问她:“家学里现下有几个人?”

莫二爷躬身回答:“回禀母亲的话,咱们家的三个哥儿,外加亲戚家的,拢共十三四个。”

莫太太又问:“可有读书成器,科举有望的?”

莫二爷顿了一下,“总有俩仨个略好些的。”

莫太太再问:“加个人可行?”

莫二爷又躬身,“听凭母亲吩咐。”

莫太太吩咐赵嬷嬷:“晚上我与老爷商量商量,若行的话,你明儿再去杨家,跟那杨太太商议,不若把杨家哥儿挪到咱们家来读书。咱们家的先生,好歹有举人功名,总比外头那些先生强上一些。”

赵嬷嬷忙拍马屁:“太太仁慈,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杨太太哪里有不应承的。”

夜间,莫正卿听老妻说了这事,点头同意,“杨捕头为救我而殒命,杨家哥儿又爱读书,咱们家正该帮他寻个好先生。回头再给他说个好亲,也好安一安杨捕头的心。”

莫太太笑,“老爷迟了一步,杨家哥儿已经说了亲了。”

莫正卿抚了抚胡须,“先接来读书罢。”说罢想了想,又道:“读书的事暂且这样,杨捕头身上的差事,他家哥儿太小,又是读书郎,无法干捕快。明儿你着人去杨家时,问一问,是等哥儿长大了再说,还是直接给家里旁人。不过,太不像话的,衙门里可是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