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跌宕起伏,又夹杂着狗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直呼过瘾。
林文和信心满满,立刻揣着故事去找说书先生。
他跟卓炎山打听过,县城最好的说书先生当属柳望林先生,他早年是个读书人,却一直没能考取功名,等父母去后,兄长有家有口不愿再供他读书,他没有家业,没有功名,字写得也一般,没有旁的谋生手段,只有靠说书混口饭吃。他为人谦和,从不摆读书人的架子,许多人都喜欢跟他聊天,他因此搜罗不少奇闻怪谈,然后编成故事,倒也混出点名堂。
林文和之前带着媳妇在这几条巷子闲逛,看到的那个满堂喝彩后谢幕的说书先生正是柳望林。
林文和亲自点了一壶茶,听柳望林在台上抑扬顿挫讲着志怪传奇,听得入迷。
等对方来了一句“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小二拿着托盘过来求打赏,众人纷纷往那盘子里丢钱。
能来这茶馆喝茶都是有钱人,这赏钱自是给得很足。
林文和穷得很,往里面丢了五个铜板,那小二倒也不嫌少,很快移向旁人。
客人渐渐离去,柳望林正在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林文和上前冲柳望林施了一礼,“请先生留步,在下林文和想请先生帮忙替说一出戏。”
柳望林一愣,来了兴致,拱手道谢,“在下愿闻其详。”
林文和请他落座,又请小二上了一壶新茶,两人边喝边聊。
林文和将媳妇写的第一个故事拿给柳望林看。
他不敢将三个故事都拿出来,主要担心对方将他稿子私吞了。
柳望林看罢,久久没有说话。说实话,这故事倒很符合百姓审美,但是比起志怪到底差了点新奇。
他指着“天宝当道士那块”,“这里我觉得改成举人更好。”
道士在中九流排第七位,而举人排第一位。世人可能更倾向于对方中举人,这样才能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