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沈依依母女这些年对她做了这么多恶心人的事,还想阻拦她的舞剧拍成电影,那她就偏要让她们俩看看自己的成就。

电影不但拍出来了,还拍得这么好,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表扬,连京市领导们都表示褒奖!

这两个包裹太重了,连邮费都不便宜,沈娇宁痛快地掏了钱,看着邮局工作人员收下的两个大包裹,她真是高兴!简直能够想象沈依依和姜玉玲脸色的那种高兴!

沈娇宁快乐地哼着小曲儿,连跳带转圈地从邮局回到文工团,被喜上眉梢的吕副主席拦下来了:“快去主席办公室,快,好事儿。”

她赶紧应了,跑去主席办公室。

“汪部长找你。”

沈娇宁接过电话:“汪部长好。”

“沈同志,我们看了电影,觉得你们的舞蹈技术和思想立意都非常突出,目前在社会上的反响也很好,现在我这里正在扩增样板戏范围,想把你的舞剧也加进去,问问你的意见。”

沈娇宁呆了一下,她从来没想过这部舞剧竟然有机会被列进样板戏名单。

这么一来,好处无疑很多,最近的一点就是,《女儿》极有可能和《沂蒙颂》、《草原儿女》作为同一批芭蕾舞剧,在全国各个层级的文工团被学习、排练和演出,真正达到推广到全国,电影也能安排更多的场次。

可是她有些答应不下去。

她不能否认这个年代的样板戏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可其实在艺术观念上,她反对“样板戏”这样的说法。

主席看她一直没有说话,急了,打算抢过电话筒自己替她答应了,反正他才是文工团主席,有这个权力。

沈娇宁拦住他,抓紧了话筒,说:“汪部长,能不能给我时间考虑一下。”

“哦?”

“因为,艺术有经典,但艺术没有样板。”她说得认真,眼神里闪着坚定和执着的光芒,“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应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人民杰出创造力的体现。我们可以用奖项、用历史来评价一件艺术作品,但不能用‘样板’把它奉在神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