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里面有一部分卖特产的,占比很少,不到三分之一,剩下的大多是民居,有些大门紧闭,有些大开着门,能看到里面的生活环境。
一般来说都是一个四合院,然后围绕着中间一口井,因为古镇就在河边,所以井水应该还是比较丰裕的。
井上都封了或者盖着盖子,像是怕什么东西掉下去似的,有些水井旁边附上了一个压水的机器,有些电动的抽水,还有大多数,是旁边有个提水的水桶。
能看出来,除了家家户户通了点,水和气都是没有的。
有些人家用的电炒锅,有些人家用的煤气炉,门口还放着几瓶待换的空气瓶。
王亦家里早年用煤气炉和蜂窝煤炉,煤气炉主要是用来煮饭做菜,使用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厨房窗户要保持敞开,不然煤气泄漏就很危险。
蜂窝煤炉上,一直要换蜂窝煤,每次卖煤的过来,每家人都像是进货一样,在外面等着,然后和卖煤的人定好数量之后,卖煤的人会穿着一个长长披风,戴着尖尖的帽子的衣服,把煤送到家门口放煤的地方。
爷爷早年觉得蜂窝煤太臭了,放在家门口,但是家里被偷过几次后,爷爷就把蜂窝煤搬到了家里的阳台上放着。
现在有了天然气,再去想想之前,几毛钱的蜂窝煤都有人偷,生活状态不同了,人们对物品的看法很不一样。
这些王亦小时候熟悉的东西,现在在大城市里面已经看不到了,但是在古镇上,确实人们日复一日要去接触,要去相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