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两个商量决定从桥头绕过去古镇,回来的时候从古镇直接上到桥上,然后再走回去学校。
深秋,初冬的天气,蚊子已经没有了,有的只是天气的寒凉和江上的清风。
王亦这次走过去的脚步放得很慢,终于有时间好好观察一下桥和江面。
桥很大,不是一般县镇有的规模,整个桥面很规整,没有突出的风格,姜老师说,这个桥才建好一年,之前如果要到镇上,必须绕很远的路到下游的一座简单的桥面公路过去,如果想快速的到达对岸,也可以做小船摆渡。小型的车子也可以摆渡,还算是方便,但是有风天气或者是大雨天气,摆渡都不会运作,所以很多时候,她上班都会迟到。
而且修大桥的时候,对于两岸的高低落差,争论了很久方案才确定下来,考虑到古镇和山上的寺庙,采取修高大桥,然后过桥以后再下坡递减的方式,所以现在看起来整个大桥就像是盖在古镇上一样。
王亦这次过来都带了羽绒服了,出发的当天,和周朗约在下午四点钟,因为周郎三点过才下课,怕回来的时候太晚,太冷,所以她穿了羽绒服。
四点钟出发,不到五点可以顺利到达古镇上面,但是要走到古镇的下面,还需要一会儿。
姜老师为了陪他们一起走过来,就没有坐车。
可能因为路线的熟悉,这次走过去格外的快,姜老师也跟他们一起的,顺便把他们带到古镇的入口,再回家。
一路上,姜老师都在介绍周围的情况,没有形成商业的景区,好几个周围的有名的地方都是本土有名,国家也认证提供保护,但是没有开发宣传。
姜老师觉得很可惜,但是王亦却觉得这样难得。如果真的开发了,就像给高贵的鸟儿戴上了枷锁,飞不高飞不远,也飞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