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和军械也不够啊。
……
……
“建昌伯,事不小,咱的人马若是继续驻扎在此,粮食就很成问题,咱可没带来多少粮食。”
“弟兄们的干粮凑一凑,或许连五天都坚持不上,之前只做好了到大同的准备,可没说半途要驻扎在此。”
宋明顺等人过来跟张延龄诉苦。
张永似乎感同身受,试探道:“要不咱赶紧趁着鞑靼人尚未探知真相,跟他们一起撤回到阳高县城内?”
张延龄恼火道:“本爵乃是陛下派来的宣大总制,亲率了两千兵马,进驻到虎峪口不想着驻守,只想着逃走?那本爵回去之后还有什么面子?”
张永急道:“爵爷,您是面子重要,还是命重要?”
王守仁道:“虎峪口的防备也算是完善,只要能让高山卫调来足够多的粮草、药材和军械等,在这里驻守半年以上也不成问题。”
张永一脸急切道:“小祖宗啊,你还真是不怕事大,现在说的是什么,高山卫连基本的人马都调拨不来,怎可能会调拨粮草和兵器?”
张延龄笑着问道:“那张公公知道这里距离高阳县县城有多远?”
张永一怔。
他心想,我管多远干嘛?
连昇急忙凑过来道:“爵爷,从这里到高阳县的县城,走直路大概也就二十里的样子……不过难题的是要过雁门水,现在正是丰水期……要是赶着秋冬,末将已带人撤回去……”
连昇到底没什么文化,说话也过于直接。
不懂得什么叫藏着掖着,怎么想就这么说。
照理说,你一个被派驻来镇守关城的将领,就算你真想逃,你能当着高级上司的面直说吗?
但或许是大明朝边军将士早就有不成文的规定,打不过就跑,所以这群人提起要“撤走”这种字眼时,一点羞耻心都没有,显得就是理所当然一样。
大明朝的关城啊,说被你们放弃就放弃?
是要等鞑靼人撤走之后,再重新占领,再重新修,再让朝廷重新调拨钱粮是吧?
张延龄也在打怵。
这大明朝的边备……不成体统。
……
……
“传令下去,今晚各处都要严防死守,再派出人马出城探查鞑靼人的敌情,南北都需要派人去,有消息赶紧回报。”张延龄当即下了军令。
这意思是。
要死守。
张永赶紧提醒:“建昌伯,这可不是县城或是卫城,无力驻守。”
张延龄道:“这里是没有县城和卫城大,但却比县城和卫城的城墙高,何况城内驻守的都是大明将士,何愁守不住?”
张永苦笑道:“光是守住也没用啊,鞑靼人光是围而不攻,又没多少粮食,岂不是等死?”
王守仁提醒道:“应该主动出击,此乃陛下谕旨中言明。”
张永这才恍然记起,张延龄来西北的目的可不是当缩头乌龟的,是要主动出击跟鞑靼人在城塞之外决战,然后想尽办法把鞑靼人给赶走……
“说得轻巧,当鞑靼人都是面瓜?”张永不以为然。
张延龄又笑着问道:“张公公说谁说得轻巧?是说皇命吗?”
张永一时语塞,不敢接茬。
张延龄转而正色道:“本爵就是要以虎峪口为依托,在这里驻守的同时,再派人马去跟鞑靼人周旋,这里可比阳高县城好太多,至少不用担心城破百姓遭殃的事,缺少的粮草物资等等,马上派人去公函到阳高县内,让他们给调。”
“这……”
这次不但是张永,连昇、李阿四和宋明顺等人都觉得张延龄的决定有些草率。
“整个宣大一线都是我做主,难道我连一个小小的虎峪口都调度不了了吗?今晚先休整,看情况而定,谁要是敢没我的军令逃走,我张某人回去不但要砍他脑袋,还要把他家的祖坟给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