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2 章

就算没有那“一门三皇后”的说法,先许婚过太子殿下,后面想嫁旁人也难。

方盈想想周从善那宁折不弯的脾气,有些担心:“可她很不喜欢宫中那些妃嫔……”更不喜欢妃嫔们生的皇子。

周从善的姑母也就是周家第二代皇后,是当今皇帝的结发之妻,周皇后的孩子,仅有先太子袁恺长大,却也不幸在两年前薨逝。

她日常言谈,别说当今皇帝的嫔妃,就是皇帝本人,周从善都颇有微词,认为皇帝对不起她早逝的姑母和表兄,何况皇帝和妃子们生的皇子?

李氏倒不意外,“周家三朝显贵,官家那些妃子她瞧不上,也是人之常情。”

不愧是前蜀长公主,方盈放心地往下谈:“这次交趾之战,三皇子立了大功,回来该封王了吧?燕王已娶妃,您说,官家会不会把从善许给三皇子?”

李氏想了一回,摇摇头:“不好说。”停了停,她又接道,“若真是如此,朝中宫中,怕是都有得争。”

自七十年前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以来,各国皇帝也好、国主也罢,传位时没有一个不是腥风血雨的,到这步田地,什么立嫡立长都没人在意了,最要紧是能稳稳当当传下去。

如今陈国已荡平大半个天下,眼看要一统华夏,似乎到了恢复礼制的时候,恰好去岁征讨闽地时,二皇子沾了军功、得封燕王,他生母是贵妃,在官家面前算是有宠,太子又已薨逝,他成了事实上的长子,许多人就都悄悄站到燕王这边,想助他登上储位,搏个从龙之功。

但若官家真把周从善嫁给南征交趾有功的三皇子,还给三皇子封王,那风向就定然是要转一转的了。

“但愿六郎不要和三皇子牵涉过深。”李氏最后叹道。

方盈只是担心好友的归宿,想听听婆婆的看法,没想到说到最后,如此沉重,忙转开话题,说起给即将归来的纪六郎做冬衣等家常事。

法会要持续七日,她们婆媳只前两日亲到相国寺,后面的事务都交给李氏二儿子纪延寿和纪府管家操办。方盈第二日听婆婆的话,去见了周从善,但并没有提起她和婆婆谈过的事,只随便谈些新鲜趣事就散了。

之后回到纪府,她陪着李氏日日数着路程,终于在九月初二这天收到消息,说大军已进京畿驻扎,后日一早,纪六郎便会随主帅郝晟晖及三皇子殿下入城。

“官家命燕王率四品以下在京官员出城迎接,儿与五弟都在其列,娘和六弟妹安心在家等着,只要一看到六郎,即叫人回报。”纪延寿喜气洋洋道。

李氏也欢喜不已:“好好好,我们等着。”

方盈这些天心里本来已经平静,此刻听见人真的就要到了,却又不由自主心虚起来,连着两个晚上都没睡好,等到初四早上,更是天一亮就起身,梳妆打扮好了,便往李氏房里去。

作者有话要说:纪六郎:趁我没出场,就光说我的坏话是吧?

方盈:这可不是我说的,是咱娘说的,有本事你找咱娘理论去!

纪六郎:……

作者:没事,下章就让你出场,好好表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