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2 章

方盈慌忙摆手:“儿没有怪他不好的意思,其实……其实是孩儿不好,那年凤州武将军归蜀,大伙都笑武将军是世代降将之门,六郎尤其瞧不起武将军,还与孙七郎、余十一郎商议,欲趁武将军拜访父亲大人时,戏弄武将军。”

眼看李氏皱起眉头,方盈忙接着说:“孩儿凑巧听见他们商议,一时没忍住,多嘴说了几句——那时年少不懂事,学着长辈讲了些大道理,他们自然不服,孙七郎和余十一郎都同孩儿争辩起来,不知怎么引来了邱先生……听说后来不只邱先生罚他们抄书,父亲大人还亲自教训了六郎……”

邱先生是李氏和丈夫早年给家里孩子们延请的塾师,李氏听到这里,已是什么都想起来了,她禁不住笑出声来,虚点一点方盈额头,道:“原来是你啊!我竟到今日才知。这可不是天定的姻缘吗?”

“……”这和天定的姻缘有什么关系?方盈只是想趁着纪六郎还没回来,在婆婆这里打个埋伏,免得他回来说自己坏话,影响李氏对她的看法而已。

“盈儿不怕,这事你做得对。”看她呆呆的,似乎有些无措,李氏又怜爱又喜欢,再次揽住方盈,笑道,“要真由着他们几个顽童胡闹,给武将军难堪,你们父亲大人可就不只是教训他而已了,不打得他三天下不了地都是便宜他。”

方盈没忍住,也笑了笑。

“我当时只听说是个小女娃仗义执言,可惜邱先生不认得你,也说不上来是哪家的孩子。”

“邱先生一现身,儿就跑了。”方盈笑眯眯道。

李氏摸摸她鬓发,突然想起那一年似乎就是方盈丧母之年——她那些年一心辅佐丈夫,听说丈夫治下洋州州判官发妻亡故,遗下一个八九岁的女儿,无人照料,就让人接到府里,安排仆妇照顾了一段时日,一如对待丈夫其他属下的遗孤一样。

没想到当年小小一善举,竟引出这么一段故事,最后还成就了幼子的姻缘,真是有一因必有一果。

“你呀,心里真能藏得住事,居然憋到今日才说。”李氏对当年的方盈并没有什么印象,但一个刚经历丧母、正寄人篱下的小女娃,有自己的见识已很难得,还敢对主家的公子直言不讳,甚至“以寡敌众”,两年前选了这个小儿媳妇,真是捡到宝了。

“从前……怕说了徒惹您伤心。”方盈不知李氏心中所想,腼腆一笑。

也是,没有六郎消息的时候,他们这些孩子是不敢同她提六郎的,李氏握住方盈的手,笑道:“好,娘知道了,要是那混小子不知好歹,敢翻这旧账,娘一定帮你收拾他!”

目的达到,方盈真心地笑了出来。

不想李氏忽然问道:“你从周家小娘子那儿跑回来,可是因为你同她说了这些,她取笑你了?”

方盈假装惊讶:“您怎么知道?”心里想的却是:夫人果然能联想起来,此计得售也。

“不然你们两个还能为什么?”李氏笑着教导儿媳,“小姐妹玩笑话,不要往心里去,明日来时,你再去看看她,不过,不要再提六郎了。”

方盈先答应了,才问:“娘是怕她听了,想起先太子殿下么?”

李氏一叹:“是啊。当日你们相交,多少有同病相怜之意,如今六郎平安还朝,咱们是苦尽甘来了,但太子殿下,却是人死不能复生。”

“嗯,孩儿记下了。眼看她要出周太夫人的孝,娘,从善的婚事,最终是不是还得着落在皇家?”

“多半是,除非她再不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