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进了城找了客栈安顿下来,纪墨还笑:“师弟这性子,跟爹爹可真像。”
“还笑,你也学着点儿,行走在外,就要有这样的机灵劲儿。”
纪清志的说法,直接把那杯弓蛇影的行为给美化了好几个层级,纪墨笑过之后,又觉得无奈,若不是见过他人受此迫害,又或者自己曾亲历类似的迫害,哪里来的这样的“机灵劲儿”。
这一想,三人之中,自己倒像是那个吃不住教训的,应变不来。
“我知道了,下次再睡觉,定也要留神的。”
纪墨应着给了纪清志一个鬼脸,表面上是不以为然,心里还是记着了。
纪清志在南里城还有些认识的人,没在客栈住多久就换了地方,那家人貌似还比较有钱,专门给纪清志找了个临街的房子住,地方不大,但独门独户,就很难得了。
两人叙旧时候曾经提到纪清志的父亲,那人颇为推崇,不外是说如此人物名声不显云云,纪墨听着听着才发现,擦,自家爷爷竟然是御医!
御医啊!这是什么概念?
众所周知,皇帝都要用最好的东西,“举天下而供一人”可不是说说而已。吃穿住用,皇帝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标准,什么东西,沾了“皇”字都要身价倍增,便是一口小吃,说一句皇帝都爱吃,必也是客似云来络绎不绝。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宫当御医,给皇帝看病,那可真是了不得的事情,这个御医群体绝对代表了当世医术最高水平,是天花板了。
至于什么民间神医之类的,不是瞧不起民科才智,而是拼不过御医家族的传承。
御医这种职业,按照道理,也是父传子子传孙的,是世袭的职业,轻易脱身不得。
而这样的职业,风险也是极大的,能够顺利脱身出来,简直是奇迹。
多有大臣告老还乡,御医虽也是臣,但能告老还乡,并顺利回来的,真正是少数中的少数。
仅此一点,就显能力。
“不过是敬陪末座罢了,哪里值得夸赞,家父也是多有羞惭,这才不敢提及,免得污了先祖名声。”
纪清志言辞谦谦,还道“子孙不肖,不敢言及先辈”这才刹住了这股子夸赞之风,饶是如此,等到客人走了,纪墨看他的目光都透着谴责,这种事情,怎么能够不告诉他。
“我可是你亲儿子啊,这样的事,你怎么能够不告诉我?”
纪墨的目光没有起到效果,干脆声讨。
“这等事,告诉你又有什么用处,若是告诉旁人,还容易惹是生非,今日既是听到了,就当不知道好了,你爷爷也没大能耐,不然也不会没了官职,你以后也别想走这条路,小心被人追了前账。”
纪清志这般说,还真把纪墨唬住了,其中莫不是有什么不妥当,这才隐姓埋名?
第477章
没过两天,纪清志就在一家小医馆坐诊了。
看着不大的小医馆坐落在相对繁华的街区,每日里来看病的人不少,坐诊的大夫共有三位,除了纪清志这个客座的,剩下两个都是医馆的常备大夫,其中一个就是医馆主人家的叔叔刘大夫,另一个则是医馆雇来的聂大夫。
有两个大夫,这家小医馆就能接一些出诊的活儿了,不用死守着医馆,相对来说更为开源。
“大夫,你说,我这病还能好吗?”
来看病的中年男子满面愁苦之色,捏着药方迟迟都不去拿药。
给他看诊的聂大夫见他如此,面露不悦,自己都开了方子,他连吃都不吃,就问能好不,什么意思,质疑自己的医术?
他假寐着眼,只当没听见,完全不搭理。
医馆内还有刘大夫正在给一个老人看病,他留着一把看起来就极为仙气的胡子,飘逸有型,此刻也正假寐一样,半闭着眼,捏着胡须沉吟,一会儿才说了个方子出来,慢条斯理地让老人家回去先按方子吃药,吃两天再过来看。
陪着老人在看病的汉子似乎是他儿子,讷讷点头,也不知道该问什么,还是刘大夫沉吟了一会儿见无人搭腔,半睁开眼看了一眼,这才慢慢说了药材的煎法,“……这药之效不效,全在水上,剂多水少,不见药效,剂少水多,徒耗药效……再煎投水少,三煎可合剂,三服之后,再无其效,不必用之……”
他说得长篇大论,似乎每一句都能开个讲座的意思,一旁纪墨听得,虽有些不是太懂,专业知识点也缓慢增长了一两点,起码对药材的煎煮方法这里,刘大夫的确给出了比较全面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具体该怎么应用,又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