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慧禅师佛为无心悟,心因有佛迷。佛心清净处,云外野猿啼
【提要】不要为成佛而修行,佛实为空。无心才可成佛,心中执著有佛则迷。心中无佛,心通自然
圆悟禅师鸟飞空境,鸟过而空还留影否?鱼游浮境,鱼逝而浮内尚遗迹否?圣心应物,亦复如是
【提要】万有如幻,诸法无不变易,所过无影无迹。修行者亦应无念无心
善胜禅师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弄影逃形,不知形为影本。以法问法,不知法本无法。以心传心,不知心本无心
【提要】修行者要明何为本源,何为支流。有声才有音响,有形才有影子。因此止响应去声,消影应去形。禅宗认为“本无法”,“本无心”(从真谛讲的),故不应强以“以法问法”,“以心传心”
龙济禅师风动心摇树,云生性起尘。若明今日事,昧却本来人
【注释】“风”、“云”,比喻情欲烦恼。“心”、“性”指本性、佛性。“本来人”,指本性未受染污时的人,相当于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
【提要】谓人的本性(心真如门)因无明烦恼之“风云”,而失去本有静寂明净的状态。现在(“今日”)的苦恼,全因为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而致
翠竹黄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身。头头尽是吾家物,信手拈来不是尘
【提要】认为世界万有皆是自心所变,故皆属自己的东西
无着禅师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云山水月都抛却,赢得庄周一梦长
【注释】“一叶扁舟”,喻人生。“宫商”,古代两个音阶,泛指音调。“庄周梦”,《庄子·齐物论》载庄子梦自己化为蝴蝶,醒后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提要】人生如一叶扁舟涉于渺茫之水,苦乐悲欢情调不一。但一切非真,如庄周之梦
云月运,舟行岸移。不知妄想之云自飞,真月何动?攀缘之舟常泛,觉岸靡移
【注释】“云”,云的飘动。“真月”,本性、自心、佛性。“觉岸”,觉悟之依据,也指本性、佛性
【提要】人的本具佛性曾未变动,所动者(有欲情取舍等)是人的妄心,如同月、岸不动,而由于云舟之动显得好像动一样
宗一禅师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叩击以无亏,触波澜而不散
【注释】“月”、“钟”喻人之本性、佛性。“叩击”与“触波澜”,皆喻烦恼纷乱、污染
【提要】心性之圆满,不受妄念烦恼之影响而改变
开先照禅师诸人心心不停,念念无住。若能不停处停,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
【提要】自性本来无生无灭,清净无染,只因妄心俗念的不断作用,使它遭到染污,随人身流转生死。若将此心念停住,就可使本性恢复原来的状态
以一散万,月坠万川即万影。收万归一,水归一壶唯一月。展则弥轮法界,收来毫发无端
【提要】此喻真如佛性为世界万有的本体。它虽为一,但万事万物皆其显现
“一”、“月”皆喻真如佛性
玉泉远禅师一印印空,万象收归古鉴中。一印印水,秋蟾影落千江里。一印印泥,细观文彩未生时
【注释】“一印”,指诸法实相,或称法性、佛性。“印空”、“印水”、“印地”,用以比喻它与宇宙各种事物现象所存在的普遍联系。“古鉴”、“秋蟾”(秋月)皆喻真如实相
【提要】真如实相为宇宙之本源和本体,万有皆为它的现象。①万象体现本体(“万象收归古鉴中”);②本体显现万物中(“秋蟾影落千江里”);③真如实相的本来面目是空净真朴的(“文彩未生时”)
保宁禅师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槛外云生,檐前雨滴。涧水湛如蓝,山花开似锦
此时若不究根源,直待当来问弥勒
【注释】“弥勒”,佛教的菩萨之一,据称在兜率天宫之中,在若干万劫时之后当下世间在龙华树下说法成佛。“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说欲界、色界、无色界皆由心变现,一切事物现象皆由心识变造
【提要】劝人在美好时光探索人生真谛,认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理,莫贪眼前美景,应究明生死根源
佛鉴禅师至道无难,唯嫌采择。桃花红,李花白,谁道融融只一色。紫燕语,黄莺鸣,谁道关关只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