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惊世骇俗效前人

戴名世道:“女子之心,果然只在细枝末节。”

闵敏笑的越发灿烂:“自谦之语,本是显示教养风度,怎么在先生看来反倒细枝末节卑微不堪。况且,即便自称奴婢那又如何,就必然有失气节风骨了吗?且不说史上那些殉主的义仆。光是追随宗主的随从,也大多以下人自居自处,但是他们心中高洁皎然,即便出身卑贱同样风骨骄骄,又有什么人会去嘲笑他们卑贱呢?”

戴名世被闵敏一顿抢白,脸都臭了,自然是越发不想理她。

闵敏取了茶放到了二人跟前,自己也坐下道:“奴婢前些年还在咸安宫当差的时候,曾经读过一本散记,出自一个前朝宫人的手笔。那人自述本是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为家中高义熏陶,立志要为天下万民福祉鞠躬尽瘁。他的这番念头为族中长辈大为赏识,备受期许。岂知祖父刚正、父亲耿直,因得罪言官遭到弹劾,而崇祯皇帝多疑猜忌,于是遭到灭门之祸。那人时年八岁,便被没入后宫做了监。”

戴名世和方苞都没有料到,闵敏一顿抢白之后居然开始讲故事了。而她所说的明末言官逞口舌之能,偏又遇到了一个猜忌的皇帝,不知冤死了多少忠臣能臣,正是醉心明史的二人耳熟能详的,不禁动容。

闵敏接着说:“奴婢见那人所述,字迹隽秀、文笔清雅。虽说记录的不过是后宫琐事,但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之能,实在是超乎常人想象。奴婢想,那人八岁便净身入宫,想来教育也戛然而止,但是仍然有这样的见地,实在是令人对他的祖父及父亲大为神往。到底要怎样的家训,才能调教出这样的孩子。即便是蒙冤族没,可是依旧牵记着国运大事,且心怀戚戚,实在是让人心疼。”

方苞忍不住插嘴道:“飘摇多事秋,士族露峥嵘。莫问出身何处丘,但见满腹家国忧。陈舸何以载千秋?一身嶙骨够不够。”

闵敏看了一眼方苞,又看了一眼戴名世,接着说:“当时,奴婢读那本手记,见他详录明宫轶事,纠结辗转,无比揪心,怒其不幸,哀其不争,怼其不兴,痛其不振。字里行间,忠贞节烈实在不堪其重。只是,这本手记……”

闵敏故意顿住,引他们发问,果然,方苞问道:“怎么?”

闵敏叹了口气道:“这本手记,只有半本。”

“想来必是清军入关,那人殉节了。”戴名世不冷不热的插嘴。

闵敏看了一眼戴名世,又为二人加上了茶:“后来,奴婢在内务府主理卓宁之处,见到了另一本笔记。详细记录了多尔衮抵达北京时,如何引清军入紫禁城,如何为他们一间间介绍宫闱布局,又是如何帮着建立起了内务府诸架构以及后宫规制。笔记避讳一模一样,实在是让奴婢震惊。“

“姑娘是说,那人降了?”方苞有些迟疑。

闵敏不置可否:“奴婢却不以为是那人失了节操,反而怜惜他身在魂灭,被伤透了心。二位都是有学问的大家,奴婢倒想听二位指点一二。这样一个即便被朝廷灭门都未曾放下忠君执念的人,到底在明宫之中又见了些什么,让他居然倒戈相向,成了那些年大家口中的走狗鹰犬?”

戴名世哼了一声,却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