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芜轻然淡笑:“何必大老远去周馥国请人,我这不是刚从那里回来,还得了个汤羹大赛的魁首吗。”
要说满足周馥国人的口味,只怕全京都都没有人比她清楚了。
宁峰朗声笑了出来,朝着文芜郑重鞠躬:“姑娘可真是我宁家的贵人!还望不吝赐教。”
“那纸笔来。”文芜将符合周馥国人口味的技巧通通写下,让他直接转交给宁家的家主。
这些口味的制作方式极其精细,三言两语说不清。这配方上的东西,还有其中的火候技巧难度都不低,能做到多少也就看那百年世家传人的能力如何了。
宁峰带着配方跟技巧说明,千恩万谢后高高兴兴地走了。
三日后,顾家少爷满心欢喜地上门道谢,除了尾款之外还多给了一笔感谢费。
“这三百两银子,家父命在下一定要交到姑娘手里。若没有姑娘,这单生意别说亏损,宁家的名声都有损。”宁峰将装着也银票的信封,双手恭敬呈到文芜面前。
“配方虽是我给的,但能做得好也全凭宁老爷的手艺,这感谢费我心领了。”文芜将信封推了回去。
宁峰连连摆手:“姑娘就不必推辞了,那顾家老太太中意了这芙蓉糕,以后肯定还要多挑拣。到时候,也少不了姑娘的提点,这权当是一点回礼。”
文芜一怔,也不知这钱该收不该收了。
“家父说,姑娘给得配方极好。符合周馥国人的口味,在京都中也可推行开来。这人总是喜欢吃没吃过的东西,突然有新的风味糕点出现,一定会大火!”宁峰眼眸一亮。
一方水土一方风味,某些料理食材,有人水土不服,但有人也会欣喜若狂。
这话也是提醒文芜了,她钻研的都是如何满足京都的大众口味,还真没想过将新口味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