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商路

新的盐业公司,便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

生产出来的盐,叫人难以拒绝。

地方豪强,起初还有心思争抢。

可后来,当他们了解到技术后,全都熄了心思。

他们常年跟盐井打交道。

当然知道,李安然的这门技术厉害之处。

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更厉害。

后来,他们看到产出的食盐,更是无言以对。

就算李安然不收走他们的产业,依然没办法跟李安然竞争。

朝廷的公文终于下来,允许李安然组织船队,前往江南地区贸易。

李安然每年上贡三十万斤精钢。

老熟人王同文又来了,带来了新的朝廷旨意。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

新的贸易路线引发大家伙的热情。

虽然这些商人私下里,早就开始往江南贩运货物。

但他们大多数都是偷偷摸摸的。

同时还要忍受沿途的各种盘剥。

李安然作为官方组织者,可以减少这些损耗。

无数的商人前来求见李安然,要求跟随船队一起出蜀。

他们动用各种关系,送金银财宝,美酒美女。

只是为了分一杯羹。

他跟甄雪莹商议后,认为应该把这些商人绑在蜀州上。

不过,也不能就这么随便叫人加入,那实在太没有诚意。

所以,依旧要组建贸易公司。

除了自己贸易外,如果运量有空余,还可以临时客串运输队。

这个问题解决后,另外一个问题就不是李安然擅长的。

那就是沿途应该如何分润。

他对长江航道根本不熟悉。

这样的一条商路,沿途城镇极多,不可能一毛不拔。

合理的利润分配,才能让这条商路更加持久。

甄雪莹给出的建议是,沿途停靠几处地点。

一来能够最大化扩大商业规模。

二来,又能不动声色维持关系。

地方都是被豪强把持,他们赚到了钱,自然会推动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在哪里设置停靠点比较合理,现在却毫无头绪。

甄雪莹毕竟没有真的,走过长江水道,对沿途其实也并不熟悉。

这点,只能让那些经常跑长江道的老商人,来给出建议。

蜀州贸易公司成立后,第一次全体股东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