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自救
李安然回到庆王府。
疯狂又盲目地扩大生产,就开始了。
吐蕃那条线,尚未有太多变化。
他们只是固定每个月要一百车酒,两百匹绢。
然后,换来大量的牛羊肉或者皮毛。
但北方的需求,极为惊人。
每个月,李安然需要派去五趟人送货,每次至少五百车。
酒几乎占据80%。
为了保证这疯狂的供应,李安然只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即便,他并不同意如此盲目扩张,但庆王跟甄雪莹并不能理解。
在他们看来,如果东西能够卖出去,那就扩大规模,把钱赚回来,才是正经事。
而不是担心什么生产过剩。
但李安然清楚知道,资本主义世界是如何发生经济危机。
即使不清楚其中原理,但也经历过炼钢的疯狂时期。
那段时间,无数的小型钢铁厂,盲目上马产能。
他有个亲戚,举债五百万建造新产能。
可钢材价格越来越便宜,最后毫无利润可图。
遇到国家整顿,工厂破产,陷入贫困之中。
庆王府跟这个差不多。
庆王划拨更多地方给王 刚,命令他种植高粱。
本地的青皮流氓,乃至外地流民,全都被王府抓起来,送给王 刚,只是为了种植高粱。
荒地一片一片被开发,而王城中的人,越来越少。
后来,李安然从河阳公主嘴里得知。
安庆私下里,将那些欠了贷,还不起钱的人,全都绑上去种植高粱。
且,安庆放贷的手法与地主并无二致。
九出十三归,驴打滚利滚利。
能够还得起的,真是寥寥无几。
李安然曾经劝他,不要这么疯狂。
原因很简单。
这酒,他们就算卖得再便宜,送到草原上也是天价。
草原虽然广阔,但人不多。
他们不可能,长年消耗如此多的酒水。
且,还有个问题,李安然并未说。
那就是,他们的渠道,太过单一。
一旦张天然等人反水,他们将会损失惨重。
甚至因为张天然人在长安,庆王拿他们并无办法。
但安庆不会听,他也不愿意听。
甄雪莹也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