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孙秉文,举兵起事,与国为敌,一旦失败了他父子二人一样会死的很惨。
唯一不同的是,命运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万一赢了呢?
只要敢于举兵,胜败犹未可知!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自己还可以投奔北周,与北周联手灭了吴国,日后未尝不能亲手手刃仇敌安靖帝。
忍辱负重二十年,关承皿积怨已久,倘若安靖帝不逼他,关承皿会选择一直隐忍下去。
可如今已经被逼到绝路了,九族都已经死光了,自己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没人说这天下,就非得姓吴。
“你安靖帝坐的,我关家也坐的。”
“若非我父亲死战合肥,你吴氏江山,早他妈亡国灭种了!”
“安靖帝,是你逼我的。”
“要死大家一起死。”
关承皿终于下定决心,老子反了。
当然,不是说造反立即就对手底下的人宣布造反,那样绝对不会成功。
别忘了,很多关家军的家属可都在京都呢!
有个词叫什么,叫军区大院。
这玩意儿并非后世独有,而是古代就发明的。
你听话,给你家属优渥待遇。
你要是不听话,你当逃兵了,或者是谋反叛敌,朝廷杀你全家特别的方便。
关家军将士们的家属,可都住在京都的军区大院里边。
你关承皿想造反,将士们可不答应,搞不好,你晚上睡觉的时候,脑袋就分家了。
人家拎着你脑袋,回京都请罪邀功去了。
因此,关承皿要想一个办法,让将士们和自己同心同德。
当天晚上,关承皿将与关成业一块随行的司礼监太监给剁了,第二天一早,他召集诸将,把太监脑袋扔他们面前,然后告诉他们一件骇人耸闻的事。
因为陆明则,安靖帝牵连到他们的家属,将他们的家属全部砍了,只有他关承皿的家属还活着。
然后安靖帝拿出圣旨,说那圣旨是安靖帝劝他滚回京都,交出关家军,否则就诛他九族。
关承皿很愤怒,宁死九族,也要为将士们讨一个说法。
关家军群起激愤的同时,备受感动。
这一日,关承皿在建邺举兵,他写了一篇檄文,列举安靖帝十条罪证,第一条便是安靖帝为争国本,篡帝位,不惜暗通北周割让合肥,陷害关岳。
其中也提到了乔翀的虎敖军,指出安靖帝准备割让庐江,葬送虎敖军,试图让乔翀与他联合起来一同铲除昏君。
随后关承皿一边派人联系北周,一边先发制人,将建邺周边城池洗劫一空,人口,粮草,牲畜全部掳掠至建邺,坚壁清野,以待来犯之敌。
一时间,天下震动!